永乐通宝作为国际贸易硬通货的一个旁证,是古代日本、安南(今越南)都仿铸过此钱。日本的丰臣秀吉曾用金、银、铜仿制过一批,分为打制和铸造两种。在日本影视作品中,亦可见织田信长的战旗上印有永乐通宝。日本所铸永乐通宝,钱背有“治”“木”等字,但我在中国和日本都未曾见过,询之几位资深藏家,答曰也没见过,可见存世甚少。安南所铸永乐通宝尚能寻到,都是轻薄的“水漂钱”。
永乐通宝楷书折三光背50000元成祖永乐年间铸,传世以较丰,制作精美,面文有宋钱风韵,笔划清秀,径2.5厘米,重4克上下。折三有两枚,一枚为完整者,今已下落不明,残角者钱径3.4厘米,为已故苏州籍钱币学家王荫嘉老先生以银元五百枚购得,使国宝留存今日,永乐平钱传世较多,流布甚广。
永乐通宝的辨别方法有哪些,影响永乐通宝价格的原因
本公司近几年对永乐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永乐通宝----价格:RMB日期:
日本名家旧藏银质“永乐通宝----价格:RMB日期:
永乐通宝背三钱价格:RMB日期:
“永乐通宝”背左“延”、右----价格:RMB日期:
“永乐通宝”背左“延”、右----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永乐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永乐通宝----价格:RMB日期:
“永乐通宝”银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明“永乐通宝”银质钱价格:RMB日期:
“永乐通宝”银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明“永乐通宝”银质钱价格:RMB日期:
中国是世界上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了不少“无文铜贝”,为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都有。
永乐通宝铸于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主国的顺治元年(年)。法定成色应为铜七,铝锡三,千文一吊,值银一两,然各省的铸造大多有差异并且有私下铸造的。永乐通宝钱面文,以工整的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按照钱的背文区别为五种样式,也就是久享盛名的"顺治五式"钱。
顺治单字记局式,始铸于顺治二年停于顺治九年(1645―1653年)历时9年,特征:钱背由一个单一汉字(有穿上、穿右及穿左三类)记载其铸钱局。据记载当时先后有二十三个钱局开铸单字记局钱,其中“延”、“宣”、“蓟”,存世甚少,极为罕见。
第二次清理能看清文字的铜钱有1995枚,永乐通宝1215枚,占明钱的91%。在东沙群岛清理古钱,发现明钱有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三种。国外考古中也有大量发现。如1930年入田整三对日本48处所发掘铜钱的分析统计,总数有554714枚,中国钱占99.8%,其中永乐通宝有29225枚。南中国海及环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肯尼亚、坦桑尼亚到阿曼、伊朗,从斯里兰卡、印度到泰国、马来西亚,都有发现永乐通宝的记录。
由考古学家、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非洲人类学馆长古辛巴(ChapurukhaM.Kusimba)和伊利诺伊大学威廉姆斯(SloanR.Williams)教授领衔的一队联合探险队科学家,近日在肯尼亚曼达岛发掘出一枚中国明朝永乐年间的货币“永乐通宝”。这枚钱币由铜、银混合制成,中部有一小方孔。由于钱币上铸有“永乐通宝”字样,研究人员判断,其铸造年份应处于中国明成祖朱棣在位的1402年至1425年间。
永乐通宝虽然版式不多,但有一种永乐通宝背三钱,在钱币收藏史上非常值得一提。故事的主人公是民国时期苏州著名钱币收藏家王荫嘉。那是过年前的一天,苏州一位老收藏家慕王荫嘉之名,手持一枚缺了一角的永乐通宝背三钱求售。老人说,年关将至,急需用度,如果不是万般无奈,是绝不会割让这件家传之宝的,并开口索价五百银元。王荫嘉家境并不富足,即使倾其所有,仍不能凑齐卖家之数,但面对如此珍泉,他实在不忍心放弃,于是让太太去姐妹家中相借,共凑够十封银包(每封五十银元),终将这枚缺角古钱收归己有。因历来钱谱未见著录,事后家人曾经问他,能肯定这钱是真品吗?王荫嘉则以毋庸置疑的态度,认定这是一枚稀世珍品。后人的研究也证实了王荫嘉真是慧眼识宝:此钱确为传世孤品。这枚永乐当三记重钱,应为试铸品,并未正式铸造,故传世仅见一枚。此钱现存于深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