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时洪遵 《泉志》 已著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古钱币近期拍卖如下:
三孔布币 估价:万 成交价:368万
齐六刀币 估价:万 成交价:280万 2014- 5 -23
三孔布一组(五枚) 估价:万 成交价: 396万
金质三孔布币(战国) 估价:万 成交价:410万 2013- 10- 6
春秋时期“下阳”背“十七两”大型三孔 估价:280 成交价:560万
宋子三孔布一枚 估价:万 成交价:462万
“三孔布”式钱币 估价: 万 成交价:188万
三孔布一组 估价: 万 成交价:526万
赵 小型“五陉”背“十五朱”三孔 估价:380万 成交价:535万
赵 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 估价:500万 成交价:520万
货币是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布币是东周时期三晋地区通行的青铜货币形式。
在战国时期品种繁多的布币种类中,三孔布币铸期短,存世稀少,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成为十分特殊且珍贵稀有的珍品之一。它价值昂贵,伪品较多,真品极其罕见,目前仅发现30余种。
由于三孔币的形制和圆首圆肩圆足布相似,但在首部及两足穿孔,故习称为三孔布,其铸造国别有赵国、秦国、中山国三说,铸行年代也有公元前4世纪、3世纪的争议,分歧较大。自清中期始入谱录后,无论残、全均被视为珍品,但藏品大多流散海外。目前所知收藏三孔布最富者为日本银行,国内除少数公立博物馆外,私人收藏寥寥无几。
据悉,此次在天都上拍的三孔布文字清晰、边廓整齐、品相完美,通体老坑传世古色,为先秦货币中著名珍品。此币由清嘉道间金石学家张廷济、近代收藏家张叔驯递藏,拓本见载于几乎所有古钱币重要著作,极为珍稀。
详情请咨询小编(欧总)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