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张璜信中提到“各字高度并不一律”,马老复信中表示:不明确究竟是指六个字之间有几个字高出或低落,还是指每个字字文的“笔划”有高有低。如果是指后者,那么在古泉学上称隐起文,是常有的。银币上也常见,比如在江南、云南、奉天、吉林等省币上,都可找到这种笔划粗细、高起与隐落之处。至于西藏宝藏银片,以及湖北官局造等银饼上更为多见。因此不足为奇。
据马老见告,湖北造币厂除铸有黎像七钱二分银币之外,尚发现两种上端分别为英文:THECASH(十文)和THEREPUBLFCHINA(中华民国)的光绪元宝当十红铜币,颇为奇特,均为该厂在民国初年试铸性质的样币。尤其是黎币银样币,马老十分看重,曾一再向我们提起。
黎元洪大元帅纪念币鉴定收购交易,黎元洪大元帅纪念币为什么这么稀有
本公司近几年对黎元洪大元帅纪念币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黎洪光------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戴帽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无帽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无帽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带帽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黎元洪大元帅纪念币市场成交的价格:
1912年黎洪像无帽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无帽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无帽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戴帽价格:RMB日期:
1912年黎洪像戴帽价格:RMB日期:
因此,马老的结论是:这枚黎像币实是湖北造币厂一种未经采用的样币。有些样币的不受采用,往往是由于它本身有不足取之处。他分析:“我想大概当时是因为‘库平七钱二分’六个字与背后的‘壹圆’两个字含义混淆之故。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前者六字是指纪重,后者二字是指纪值。马老在信中还建议,如果该币追回的话,可将其洗摩一下。若经洗涤黑垢去掉后仍未见有镶嵌的痕迹,则可证明其确非伪制,而为千真万确之真品,样板中之奇品。
初,流通于我国市场的银元是从国外输入的。明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国银元开始流入我国。及至清代中期,海禁渐开,对外贸易日趋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外国银元开始深入我国内地城镇,且数量与日俱增。
黎元洪(年),原为清军混成协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出任军鄂军大都督,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成立时,当选临时副。该年(民国元年),湖北武昌造币厂特地铸了黎元洪开国纪念币,正面的黎像,分戴帽与免冠两类,外围上下分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左右分别列花饰。背面铸壹圆币值与嘉禾图案,外围上下为英文“中华民国”、“壹圆”,左右分列花星。黎像戴帽者有将英文“OF”误作“OE”的错版,免冠者有将英文“H”误作“Ⅱ”的错版。另有相同背面的和袁世凯像开国纪念币,为深圳造币厂所铸。
这一点同我的看法相同。”他信中还说,“开国纪念”及“库平七钱二分”十个字都不是镶嵌上去的。因为如果镶嵌的话,则必有来源可追。但经过细看,“开国纪念”四个字的大小笔划,并无别币可移。而“库平七钱二分”六个字,仅近乎湖北省造的宣统元宝币文,如果黎像币上的这个字是摹拟它的话,是近乎情理的,因为黎像币亦是湖北造币厂所造。这“库平七钱二分”的六个字中,只有一个“平”字像云南造币上的“平”字,其余几个字(包括“开国纪念”四个字)都没有与其他各种币文相吻合的。
马定祥先生接到张璜的来信及原大与放大的该币照片后,经过反复研究,写了六张信笺数千字的回信。信中说:“依据寄来的照片而论,我基本上认为。”首先,马老在信中排除镶嵌的可能:“我注意到你在信中说对于该黎像币‘细看并无镶嵌痕迹’,你用‘细看’二字,表明你是很仔细地针对镶嵌的可能性已经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