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瀚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征集
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的官窑龙纹洗,腹径20.2厘米。器形直口直壁,平底,宽浅圈足,底心有六个细小的支烧痕,外周五个,中心一个。釉色青蓝而滋润。洗中心印有团龙纹,龙为三爪,盘曲,龙纹处有几个缩釉,露紫黑色胎。尽管印纹不很清晰,但依稀可见,不失为官窑器物中仅见的几件带有装饰的器物中的佳作。
从官窑器物标本来看,多为薄胎厚釉,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为增加釉层的厚度、有玉石感,采用先素烧坯,然后多次施釉,釉多在2毫米以上,为克服釉厚在烧制过程中发生流釉,碱金属含量较低,施釉刚好在足边,露1至2毫米的紫黑色胎。在烧法上采用宽圈足露胎,中心用六个支钉支烧,以防止器物变形。从上述分析来看,官窑器物的特点为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有纹片,是以釉色纹片见长。尽管如此,窑工还是做了一些尝试,采用划花、印花装饰,在窑址中已发现十几件印模,但从传世器物来看,装饰效果不很理想。器物因釉厚而不透明,纹饰较为模糊,不够清晰,所以划花、印纹装饰在官窑器物中未能流行,而传世及的几件带有龙纹装饰的器物就愈显珍贵。
宋朝民间瓷器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song51118)(周总)
窑址在上海乌龟山,是南宋时期设立的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从官窑去器物的胎釉成分看,采用上海乌龟山的紫金土与瓷石配成,故胎中氧化硅与氧化铁含量较高,因而出现紫口铁足。官窑器物的釉属石灰釉,釉的特点是厚如堆脂,有片纹,纹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釉与胎的膨胀系数差异造成的,其纹片的大小与胎釉的膨胀系数值差有关。
宋代是我国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已经出现专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瓷窑。为皇室烧造瓷器,成为龙纹大量出现的背景条件。越窑、官窑、定窑、耀州窑进贡朝廷的瓷器中有大量的龙纹器物。此外龙泉窑、磁州窑等民间瓷窑也烧造龙纹器物。
此外南宋皇陵亦发现官窑龙纹盘。
从官窑传世器物来看,以小件器皿居多,大件只占少数。器物有各式瓶,如直颈瓶、弦纹瓶、瓜棱瓶、贯耳瓶、八方贯耳瓶、投壶、各式盘、碗、洗、碟,盘、碗、洗、碟都有圆口与葵口之分,洗更有菱花式、直口、折沿、高式、矮式等多种形式。此外有方盆、盏托、双鱼耳炉、三足炉等。印花及划花装饰主要见于盘、洗的里心。
粉青釉印花龙纹洗,洗高7.8,口径24.7,足径17.4厘米。洗口微奢,口以下渐收敛,平底,宽浅圈足。洗里心印蟠龙一条,纹饰较浅,隐约可见龙纹。洗薄胎厚釉,器内釉色纯洁,外壁釉色稍淡,釉面有浅淡的纹片,底有缩釉数道。
粉青釉印龙纹洗,器高4.8,口径18.3,足径16.8厘米。洗口微敛,铜口已脱,平底,薄胎厚釉,青色较深,口沿露灰色胎。洗里心印蟠龙,龙纹处纹片较浅,龙纹以外纹片较深,别具风韵。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以印花、刻划花著名于世,钧窑以瑰丽的窑变独步一时。汝、官、哥以釉色取胜,官、哥又以纹片见长。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曾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宋早期受越窑一定影响,越窑常见的浮雕莲瓣纹、划花对蝶纹在定窑器物上时有出现。龙纹器物在定窑产品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与定窑在北宋后期为宫廷烧造瓷器有关。北宋早期定县塔基的龙首净瓶,以龙首作流,装饰性很强。龙纹器物有大盘、洗、缸等。装饰有印花、划花两种。北宋晚期印花龙纹径多在17—30厘米之间,花纹细密,纹饰清晰。有的小洗,器里心饰一首尾相接的蟠龙,纹饰采用刻划花。还有一种刻划花龙纹大盘,这类龙纹盘的标本在曲阳定窑遗址中有大量发现,而传世器物中则比较少见。故宫博物院与河北保定分别收藏刻划花龙纹缸,缸外刻有二条行龙,龙首尾相接,饰满画面。龙纹身披鳞甲,张牙吐舌,四爪挥舞,尾巴上翘。这种外刻龙纹的装饰,是比较少见的。在定窑遗址中还采集到一件绿釉龙纹标本。
北京瀚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征集: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及大师精品瓷器,紫砂壶。
[玉石] 古玉、明清玉、现代玉、翡翠、田黄、鸡血石。
[书画] 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杂项] 古籍善本、金银铜器、奇石雕件、钱币邮票、文房用品、紫砂壶、佛像。
[家具] 明清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