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和折十型。
楷书钱较多,常光背,也有背“工”者;篆书则较少;折十是篆书大钱,背“壹分”,篆文古拙。但吴三桂在这年八月死了,故此币流通时间不长,流通领域不广。“昭武通宝”是在湖南衡阳铸造发行的古钱币。
昭武通宝市场价格为何高居不下,昭武通宝收购如何辨别真伪
本公司近几年对昭武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吴三桂“昭武通宝”背“一分----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明末“永昌通宝”折五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篆----价格:RMB日期:
唐代安史之乱铸币“顺天宝------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昭武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篆----价格:RMB日期:
“昭武通宝”小手镜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昭武通宝钱虽然流通地域较小,流通时间很短,但它可以引申出吴三桂其人在明末清初时的一段历史。他先护明抗清,后叛明拥清,及着力农民起义军,再叛清复明,后自立称帝为清所灭。昭武通宝钱如实反映出吴三桂翻来复去的一生。
清三藩王的“利用”、“昭武”、“洪化”、“裕民”钱币的存世为今人研究相关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刘修铁著《两面王吴三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中录:“有人针对钱文上的‘昭武’年号,传出一首歌谣:‘横也是二年,竖也是二年。’以‘昭’字横竖都是二笔而编的。还有的人,对‘昭武’两字作这样的解释:析‘昭’字为‘斜日’、‘刀口’(即‘召’)。日已过午,不可见照,而‘斜日’又在‘刀口’之侧,主凶兆,谓吴三桂不久必死!‘武’字析为‘止戈’,即制止干戈亦即停止战争之意,又由此断定:‘贼亡无日矣!’”
在此危亡逼近之时,吴三桂的“摇尾系统”却导演了一出曲意劝其即任皇帝的闹剧。吴三桂也想图个快乐,便匆匆在市郊南麓筑祭坛,“置办御用仪仗、卤簿等物”,来不及建筑宫廷朝房,就“构庐舍万间为朝房,宫殿瓦来不及改成黄色,就用漆涂抹。”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这天,当吴三桂“登坛行兖冕礼”时,忽然天阴下起大雨,仪仗、卤簿被雨打湿,泥污不堪,就仪也就“草草而罢”。就仪后,造新历,制新钱币,曰“昭武通宝”。翁树培《古泉汇考》:“周元年甲寅(1674年),戊午(1678年)为周五年,即昭武元年,则僭号昭武乃戊午也。”
史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随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的耿精忠、尚之信相继降清,正在湖南衡州的“三藩”吴三桂也处于清军的围剿紧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