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铸汉文钱币多不见史籍记载,存量稀少。西夏钱币中有不少品种著称于世。如汉文隶书“大安通宝”和篆书“光定元宝”存世都是仅几枚而已。笔者有幸收藏有近二十枚西夏钱币,包括:八枚西夏文“大安宝钱”,两枚西夏文“乾祐宝钱”,一枚西夏文“天庆宝钱”;一枚汉文“天盛元宝”,三枚汉文“乾祐元宝”,两枚汉文“天庆元宝”。
辽代初期钱币的钱文字口极浅,钱文晦暗不清,钱文字口深一般都在0.3——0.5毫米左右。远不象同时期中原流行钱币那样字口深峻,文字清晰。而辽代钱币的底地一般都是麻麻劣劣,凹凸不平,这反映了当时辽代生产工艺低下。
虽然辽代钱币在做工、材质、纹饰上都无法与同时期的中原钱币相比,但物以稀为贵,使得辽代钱币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货币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奇葩,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天庆元宝市场收购价格,天庆元宝如今-价格格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庆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辽·“重熙通宝”、“寿昌------价格:RMB日期:
辽“天庆宝”等辽钱十八枚------价格:RMB日期:
西夏·“天庆宝”汉文价格:RMB日期:
西夏天庆宝--价格:RMB日期:
天庆宝------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天庆元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辽钱十八枚辽“天庆宝”等------价格:RMB日期:
辽天庆宝折十一枚价格:RMB日期:
西夏汉文“天庆宝”价格:RMB日期:
西夏天庆宝价格:RMB日期:
西夏汉文“天庆宝”价格:RMB日期:
天庆元宝在辽钱中存世较多,为辽“下八品”之一,钱目前市场价格在400元左右,折十型大钱罕见,2011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拍出一品,直径41.8mm,成交价格为184万元。
辽早期几种铸币均存世极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代社会初步稳定,铸币业尚处于开创时期的规模、数量。
史载兴宗重熙二十二年(1053)在长春州设“钱帛司”,负责管理货币流通。《续文献通考》载:“时钱不胜多,故东京所铸也不止一处”[6]铸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基本走上正轨。辽一面加大铸币量,一面严令禁止铜钱出境和毁币铸器,同时加大力度吸引邻国宋钱,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宝钱制”货币体系,已基本进入货币经济时代。
钱名。继续第段的变革,或为年号加“通宝”,或为年号加“元宝”,均顺时针旋读。至天庆年间,除有天庆元宝钱外,还出现了国号加年号的“大辽天庆”钱。
铸额。这个时期是辽代铸钱多的时候,其原因有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政治,天灾连年,通货膨胀,国库不足,以及赵宋采取禁止铜钱外流的措施,致使流入北方的钱币受到制约等因素,所以需要新铸钱币给予必要的补充。然而,即使在这个时期,辽钱在整个流通领域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据近辽故地的几批窖藏钱币分类统计,辽钱只占1.5~2%。
惠宗大安年间始铸汉文钱币,即汉文“大安通宝”;崇宗元德年间,铸行了汉文“元德通宝”;崇宗大德年间,铸行汉文“大德通宝”;仁宗天盛年间,铸行汉文“天盛元宝”;仁宗乾祐年间,铸行汉文“乾祐元宝”;桓宗天庆年间,铸行汉文“天庆元宝”;襄宗皇建年间,铸行汉文“皇建元宝”,神宗光定年间,铸行汉文“光定元宝”。
天庆元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1、辽国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1-1120)铸造。有,折三,折五等,另有“大辽天庆”折十大钱面世,制作精美,存世仅见几品,珍罕无定价。2、西夏桓宗(李纯祐)天庆年间(公元1193~1206)铸造。币质:青铜。钱多见,另有当拾型大钱面世,直径45.5毫米,重37克,钱文楷书旋读,书体端庄劲健,铸工良好。另铸有“天庆宝钱”钱。面文“天庆元宝”旋读,“天庆”二字楷书,“元宝”二字隶书,折十为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