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私下交易、国际大拍卖、展览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寻“玉”者]
一个包、两瓶水、三五个馒头
教授、白领长江滩上捡石头
1月2日,2018年元旦第二天,位于长江边的重庆江津区德感镇古家沱段,来自重庆和江津本地的两组共三个捡石人,在德感镇草坝村一个巨大的卵石山上转悠,成为这个凋敝的江滩上难得一见的身影。捡石人有男有女,但装备基本相同:胶雨靴、厚实的帆布包,手里拧着可以喷水的塑料瓶子,躬着身子仔细检视脚下的卵石块,偶尔会喷水将石块洗净观察,然后挪步离开,继续寻找。
很久没下雨了,大小形态不一的卵石上,浆满了从河床被刨挖出来时糊上的泥土,即使近至眼前,也根本看不出石头的面貌,更别说颜色花纹。但这种无法辨别的艰难,并不能阻止石友们从四面八方涌到长江边。
浩浩荡荡的长江,在古家沱折了一个弯,形成一个面积达数平方公里的河滩,德感火车站铁路线外江滩上,是一望无垠的卵石海洋。这块河滩自2011年被重庆石友发现以来,成为石友寻找长江石的“主战场”。
古家沱的美石,集长江石之大成,有具有美学价值的卵石,都集中到了古家沱:形体石、画面石、水墨石,还有引发中国珠宝玉石界巨大争议的“长江玉”。2016年之前,每天都有上百来自重庆市区的捡石人,清晨六点乘坐重庆至内江的火车,八点在德感车站下车,然后在古家沱广袤的江滩上,悄无声息地翻捡一整天石头。
一个包、两瓶水(一瓶喝,一瓶淋石头)、三五个馒头,是捡石人一天的标准装备。这些人中,有年届七旬的老人,也有二十来岁的青年。甚至有位来自上海的长江石爱好者,瞒着家人、坐飞机来到重庆,在古家沱捡了几天石头。他们中既有大学教授,也有企业职工,还有身家千万的职业玩家。
在重庆石友眼里,古家沱是长江玉的标杆,而“长江玉”则是长江石之集大成者。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