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美品古钱,当首推金代的篆书“泰和重宝”折十大钱,该钱为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铸,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面文“泰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直读,由当时的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所书,其字精纯典雅,美不胜收。“泰和重宝”其做工之精湛与近代机制钱媲美,故虽传世较丰,仍深受藏家喜爱,所以其市场上的价格也就相当的高,多在几千元,这次嘉德春拍上的一枚估价为1500元的“泰和重宝”合背钱,后以约6500元落槌。
钱的背面“天”也不一样,传世古扁大,黑漆古稍高大,老生坑小,但匀称。这枚钱从钱径、厚薄、重量分析,应是行用钱。
如今保大背天收购-价格是多少,咨询电话:(解总)
亚洲私藏国际交易中心近几年对保大背天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南宋“静江府”五十两银铤------价格:RMB日期:
宋代“相五郎·重贰拾五两·----价格:RMB日期:
宋代“相五郎·重贰拾五两·----价格:RMB日期:
清代宣统通宝背天下太平大型----价格:RMB日期:
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宝背天------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保大背天市场成交的价格:
宋代“相五郎·重贰拾五两·----价格:RMB日期:
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宝背天------价格:RMB日期:
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宝背天------价格:RMB日期:
南宋“道州马司银”五十两银----价格:RMB日期:
辽代会同通宝价格:RMB日期:
南唐李璟保大年间(943~957年)所铸,昔被泉家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对于其铸地的归属问题,历来颇有争议,如单从面文上看,保大系南唐李璟继位后的个年号,是钱应为南唐所铸;但其形制与背文“天”字,存有楚马氏铸钱遗风,故又有楚铸之说。南唐铸币说认为:保大钱是李璟派兵攻入潭州(今湖南长沙)灭楚后所铸,其背文铭以“天”字,只是因循楚地铸钱旧制,是一种纪念性质。楚铸说则认为:保大钱系马殷之子马希萼归附南唐时用其年号所铸。
目前人们“不求孤,只求美”的收藏理念只是古钱币收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随着人们收藏古钱币品位的进一步提升,人们收藏古钱币的理念会向追求“孤美”钱币的方向发展,即在追求美品钱币的同时,追求其稀缺性。而当前人们收藏古钱币的理念尚未达到这个层面,还仅限于“只求美”的这个阶段,在这次的古钱币拍卖中就有相当的体现,例如一枚1900年庚子京局制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样币,不但极其稀少,而且品相极为完美,是已知的七枚样币中品相好者,估价为600万元至900万元人民币,终却流拍了。
“保大元宝”背“天”钱面世较晚,过去所见亦少,被泉家视为珍罕难得之物。晚清初见此钱时,曾引起泉界质疑。古泉学家刘喜海(1793—1853)认为:“近今收藏家均未见有此种”,“戊戌冬日,余于吴门顾湘洲处见此泉,文字制作均不类五代物,似是”。此后陆续发现十数品,多出于湖南长沙、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亦见铁钱。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保大元宝背天钱才被正式发现与收藏。枚“出于浙江同里镇”,被收藏家张叔驯以三千大洋获藏。此后保大背天钱陆续在湖南长沙、福建、南平、上海、无锡等地区和被发现。前后共发现铜品6枚、铁品4枚。
保大元宝钱文形制深厚朴拙,存世罕见,被评为“华夏古泉一百名珍”之一,2010年上海古玩古玩心秋拍出品一枚,成交价格为178.4万元。
五代十国古钱币。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南唐保大元宝背天,折五型直径33mm,折拾型直径45mm,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