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各地铸造比较统一。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
大清铜币_ 这些年成交记载如下:
大清铜币二十文铜镍合金试样--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铜币--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试铸样--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大清铜币二文满穿双花红铜试--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己酉大清铜币基地汴字当制钱--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试制--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试铸样--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丙午(1906年)户部大清--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
“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疆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