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经理:
自嘉庆朝(1796~1820)开始,清朝的制瓷业开始走下坡路。由于五彩在雍正时已不是彩瓷生产的主流,所以在随后的几个朝代里,五彩瓷不仅器型缺少变化,承袭前朝的撒口式五彩龙凤碗和月令花卉杯一直沿续到清末宣统时期,而且在纹饰和规格方面也都与前朝相同。
器型
嘉庆五彩有碗、盘、杯类日常生活用器,嘉庆民窑五彩器物多为碗、盘一类的日常生活用器。道光官窑五彩器多为传统的龙凤纹饰,此时亦有传统的花神杯,器型以盘、碗、杯为主。道光民窑五彩器物以盘、碗等日用生活器为主,另有陈设器瓶与缸等。同治时官窑五彩器基本为传统的龙凤纹碗、盘以及花神杯等。民窑传世量不是很大,器型有盘、碗等日常生活用瓷。此时还出现了仿康熙五彩器物,这为光绪时期大量仿制康熙五彩器开了先河。
光绪时期官窑五彩器传世品较道光、同治朝多一些,为晚清中五彩器最多的朝代。官窑五彩器除继承传统的龙凤纹碗和缸以外,还制作了龙凤纹赏瓶及仿古的鼎、彝式器、餐具等。光绪时期还制作了一定数量的康熙五彩器。所仿五彩在晚清中成就较高,有白地彩绘、色地彩绘与青花五彩三种。仿康熙白地五彩器所施的红、黄、绿彩较为鲜艳,明亮,但所仿的红彩不是干涩淡薄就是色暗而厚。仿康熙的青花五彩器,其青花色调过于艳蓝,与晚清时期的洋蓝相似,色阶明显不足。胎不及真品坚致,绘画也与康熙五彩相差较大,不如康熙时期画面层次多,但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仿康熙青花五彩的盘、碗、罐、瓶、缸等器大多胎松,釉涩,青花色调浅淡漂浮。
胎釉
嘉庆官窑早期作品胎体尚能保持前朝水平,中晚期胎体渐趋粗糙,厚薄均有。嘉庆釉质特点也是如此,即早期仍能保持乾隆朝细润的特点,但小件器物已不如乾隆时,施釉稀薄,釉面泛青,光润不足,常有波浪釉现象。嘉庆民窑胎釉均不及前朝,具有胎松釉薄的特点。同治官窑五彩具有胎体较为洁白精细,釉面细润的特点。民窑五彩则因胎质不够坚致,施釉稀薄,釉面多泛莹白,釉的透明度及坚硬度均较差。
柯经理:
彩绘
嘉庆五彩仿康熙五彩婴戏碗,彩绘鲜艳,色彩搭配协调,绘画生动,为嘉庆仿古器的精品。官窑五彩纹饰绘画无论是龙风还是人物、花卉均绘画精湛。嘉庆民窑彩绘不及前朝,构图不协调,色彩浅淡缺乏变化,无层次感,线条生硬,艺术成就不高,为嘉庆民窑典型风格。而且较嘉庆官窑相比,绘工也明显低下。道光官窑五彩器承袭嘉庆五彩风格,具有施彩浓艳,绘画繁缚密不透风之感。民窑五彩器较官窑传世品要多,构图与官窑五彩一样具有繁之风,色彩与官窑五彩不同,而是泛浅淡,缺乏官窑大红大绿的火爆之气,绘画不是很精细。
纹饰
嘉庆五彩纹饰主要有传统,纹饰龙凤纹、花卉纹,以及婴戏、寓意喜庆的寿桃、瓜蝶、蔬果等纹饰。道光五彩纹饰主要以龙凤、婴戏等传统纹饰为主,民窑纹饰较官窑更具生活气息。官窑五彩纹饰绘画精致,有嘉庆风格,民窑绘画则不精。同治时期五彩器有龙凤纹、云龙纹、十二月花卉等。官窑绘画要细致,而民窑则绘画粗俗,所绘线条不清晰,绘画僵硬。
柯经理:
款识
嘉庆朝的五彩器款识多为青花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室款。同冶五彩官窑器与同时期其他器底款一样,多青花书“大清同治年制”楷款。光绪五彩官窑器底或青花,或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光绪年制”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