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近几年的拍卖数据,“珠山八友”瓷板画作品的成交额在逐年攀升:2008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拍卖的王大凡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万元的高价;而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短短几年中,从几万元成交价到2011年的近千万元,并非偶然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有着雄厚的投资潜力。对于存世量屈指可数的“珠山八友”瓷板画真品来说,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间很大。从市场价位来看,目前“珠山八友”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因此“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还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保值增值的艺术品
现代人,早已不满足于繁复的镶花、镶片。瓷板画这种陶瓷与绘画结合的跨界艺术,有双重审美价值。在正心堂,一位前来挑选陈设瓷的设计师表示:瓷板画,是陈设品,亦是艺术品。
梳理瓷板画的发展历史,它的表现手法多样繁复,更让人体味到其背后浓郁的装饰底蕴。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保庆说,初这种瓷器只是为满足实用,到了唐朝才逐渐向装饰方面发展。除了装饰性外,保值增值性更是不容小觑。
翎毛瓷板画在线评估鉴定,咨询电话:(胡经理)
翎毛瓷板画近几年成交记录:
民国刘仲卿粉彩翎毛瓷板成交价:224万 成交日期:
张乃耆甲午1894年作成交价:571万 成交日期:
朱文侯四季翎毛图四帧镜成交价:273万 成交日期:
王大凡粉彩“福寿无疆”人物---成交价:118万 成交日期:
青花花卉纹天球瓶成交价:321万 成交日期:
高其佩走兽翎毛四屏成交价:242万 成交日期:
张乃耆甲午1894年作成交价:163万 成交日期:
王大凡(1888年-1961年),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著名绘瓷艺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早年拜汪晓棠为师,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晓棠的影响较大。晚年时得海上画家马涛《画中诗》册,构图、造型遂受马涛影响。与王琦潇洒、奔放的画风相比,王大凡则显得规矩严谨,主题与配景相辅相成。笔下人物秀润、纹理清新、气韵浑成。首创粗细相间、兼工带写的“落地粉彩”画法,继承和发展了“浅绛”传统绘瓷技艺,画面浓淡、阴阳分明,神形活现,生动活泼。1939年起,王大凡在彩绘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等釉后经低温彩炉烤烧成品。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大凡填彩法为“落地彩”。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品收藏,古玩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由于收藏观念的转变以及理性投资的原因,现在收藏界已将瓷器的搜索目标从明清官窑转向民国精品。而民国时期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收藏家竞购的热门藏品,成为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国瓷板画目前在艺术市场中仍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今后无疑将成为一大热点及亮点。
艺术大师瓷,各种四屏一套的瓷板套画,单幅的挂画,都出自景德镇的几位美术大师之手,正心堂负责人李鲲鹏表示“很受市场欢迎”。几位大师的作品也是“供不应求”。
这种装饰艺术,融入了艺术家的心血和精力,又因其有原创作品的性,市场可观。
其实瓷板画的收藏门槛并不是很高,正如前文所讲,数万数十万的瓷板画,一般藏家都有这个实力收藏,可能在瓷板画的收藏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并非是著名大家的作品而已。当然,任何一件藏品是真是仿说不清楚,需要藏家有一定的功力,能进行瓷板画鉴定。
瓷板画需考虑瓷板、胎釉、上色以及画法技巧,如果做工精良,字体潇洒,流畅,一气呵成,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大家风范,值得关注。再者,瓷版画的外围,如果木质有些年头,品相保存完好,这样就更值得收藏了。
瓷板画,又称瓷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
瓷板画的出现时间其实不长,到目前也才一两百年左右的历史,不过,板画的渊源不可谓不深,瓷板画就是从传统的瓷器演变而来,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大约是来源于唐朝。瓷器历经了青瓷、白瓷、粉彩瓷,从单色瓷器发展成彩瓷,纹饰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