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2018年徐渭字画收购机构

  • 发布时间:2018-01-19 11:50:10,加入时间:2016年12月02日(距今3086天)
  • 地址:中国»上海»黄浦: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 公司: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潘老师,手机: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微信: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QQ: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笔者以为,大师这顶“帽子”不是随便可以戴的。大师是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一个时期可能会涌出一大批知名的画家,但是要产生大师级的画家恐怕寥寥无几。以明清为例,上下500多年,有名有姓的画家至少也有上千人,但能流芳百世的大师级画家屈指数来也只有明四家、陈淳、徐渭、陈洪绶、董其昌、清四僧、清四王、吴历、恽寿平、龚贤、扬州八怪、赵之谦、任伯年等。

徐渭是一位艺术奇才。他的诗、文、书、画卓然自成一家,而且还会写剧本。无论从艺术学的哪个方面观察,徐渭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权威鉴定徐渭字画找哪位专家,徐渭字画征集正规收购公司

本公司近几年对徐渭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徐渭写意花卉手卷水墨纸本------价格:RMB日期:

草书李太白诗卷手卷水墨价格:RMB日期:

徐渭1521-价格:RMB日期:

写意花卉手卷水墨纸本价格:RMB日期:

葡萄图立轴水墨纸本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徐渭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徐渭花卉手卷价格:RMB日期:

蕉石牡丹立轴水墨纸本价格:RMB日期:

徐渭草书李太白诗卷手卷水墨----价格:RMB日期:

徐渭雪竹立轴水墨绢本价格:RMB日期:

徐渭雪竹立轴水墨绢本价格:RMB日期:

徐渭《菊竹图》

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徐渭已不再有什么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对国事的关注却老而未衰。出狱后,他先在江浙一带游历,登山临水,并交结了许多诗画之友。万历四年(1576年)夏,徐渭年轻时代的朋友,这时已经做到担负北部边防重任的吴兑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徐渭在宣化幕府的时间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写北地风光、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在写给许多官员的赠序中,他都喜欢议论政事,尤其是关于边防的策略。当时张居正主持国政,对蒙古采取抚和的方针,徐渭对此表示赞赏。期间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闻戚继光所云至辽寻李成梁,教授其子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夫人三娘子。他在吴兑那里受到敬重,无奈身体不好,只得于次年春经北京回到家乡绍兴,注释郭璞《葬书》。

那时文物店的人都住在店里,一天晚上,我们吃完晚饭正要关门下班时,来了个农村人,拿了幅徐渭的长手卷花卉图,共有八段,每段上面都有题诗。这是文物店收的第二张徐渭,后来这幅画卖给了孙长林。

那时山东省有个人叫李济陶,他能写能画,也搞收藏。一次他拿了幅徐渭的花卉图来,是用细笔勾勒的竹子。徐渭一般画的是大写意,像这样工整的画很少见,文物店就买下了这幅画,后来200多元卖给了北京的靳伯声。这是文物店收进来的第三张徐渭的画。

徐渭造像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被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后来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职处分),徐渭也就离开了总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几人受到牵连。徐渭生性本来就有些偏激,连年应试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他在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揣摩书画艺术。

辛友三教学徒有个特点,遇到东西,自己先不看,让学徒先看,让学徒先说。我先看了,说这东西不错。辛友三问可要不可要,我很确定地说可要,这东西一点问题也没有,是元代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作品。此外,陈新民同时收购的画中还有“白阳山人”陈道復的作品。

六十岁时,徐渭应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于和老朋友的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徐渭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此后,徐渭就再没有离开过山阴。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