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怕还不足为据。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早可追溯到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期,绘画艺术已臻完善。由于唐卡受纸张、丝绸、布匹等材料保存年代的限制,传说中吐蕃时期就已有的唐卡现已很难见到。但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唐卡作为壁画的延展,迟也在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唐卡的发展及流派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藏族的绘画艺术早在藏王松赞干布(公元7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各地产生。据《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
坛城唐卡在哪里卖的快,坛城唐卡想收购有没有人要
本公司近几年对坛城唐卡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1415th胜乐价格:RMB日期:
清铜鎏金金刚萨埵坛城价格:RMB日期:
18世纪坛城修法装饰唐卡------价格:RMB日期:
1415世纪喜金刚坛城价格:RMB日期:
1415世纪喜金刚坛城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坛城唐卡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1415th胜乐价格:RMB日期:
14-15世纪大威德金刚------价格:RMB日期:
14-15世纪大威德金刚------价格:RMB日期:
15世纪胜乐金刚坛城唐卡------价格:RMB日期:
17世纪大威德坛城唐卡价格:RMB日期:
梵文叫作曼荼罗(梵名mandala,藏名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现在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足、聚集等。
由天津文化体制办公室、天津文化产权、青海省民族与宗教事务会、青海省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委会主办,青海省黄南州旅游局协办,善慧堂(天津)唐卡艺术中心承办的“善美大成-青海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将于本月30日至6月15日在天津文化产权开展。
唐卡上画的是四臂观音,周围有八位随从,画风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量度,是11-13世纪唐卡和壁画盛行的风格,也是西藏美术艺术得到广泛普及的一段时期。
此次“善美大成-青海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展出唐卡作品总数达80余件,其中掐丝唐卡60余件,手绘唐卡15件,堆绣作品10件。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的手绘唐卡巨幅作品(宽2.8米,高1米)是此次特展的精品力作,此外,工艺美术大师西合道将携3件精品手绘唐卡作品出席本次展览,桓贡大师的10件精品堆绣唐卡作品也将集中亮相。更为难得的是,与开幕式同期启动的还有首次进津的坛城沙画技艺展示活动,参展市民可近距离欣赏历时10余天坛城沙画创作全过程,体验“万千繁华,不过一掬沙”的生命瞬间。
两大文化亮点展“非遗”魅力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特展将着重突出热贡非遗文化的两大亮点。在唐卡展示区,除了经典的手绘唐卡外,还将面向广大市民展示难得一见的掐丝唐卡的精湛工艺。参展的掐丝唐卡作品其质量和规模在全国也属上乘。掐丝唐卡又称金丝彩釉画,制作流程十分考究,主要通过选样、选釉、淘釉、筛釉、制样、掐丝、点蓝、制裱等几大程序,上千道重复手工工序来完成。画师们通过金箔丝线勾画人物,并通过艳丽的色彩展现人物的特性,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充满美好寓意,是唐卡艺术升华的精粹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