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私下交易、国际大拍卖、展览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新世纪以来,更多的欧美博物馆正在进一步实践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从以“研究为中心”向“以教育为中心”的转向。
从欧美许多大型博物馆的实践来看,这种转变不但已经在观念上日渐清晰,在具体的组织和工作流程上都能实实在在地看见。
西方博物馆实践:将教育视为核心功能
以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MAA)为例,该馆共有员工约300人(包括展厅的服务人员以及物业清洁保卫等),其中教育部的员工达40人,而策展、研究、收藏等部门却不到20人。
全馆日常开支,除了人员薪水之外,教育部门的预算占到日常开支的70%以上。教育部主任作为博物馆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参与博物馆的整体决策。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每天10∶30开馆,下午6∶00闭馆,逢周二闭馆。
但是,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常常从早上8∶00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00。
在周二闭馆的时间里,其教育活动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比平时更多,因为不用像平时那样担心过多的教育活动会影响正常的观众观展。
除了感恩节和圣诞节假期,该馆每天都有10个以上的教育活动在馆内外进行,周末则常常多达二十几场。全年的教育活动超过2000场次,参与观众超过5万人。
据笔者了解,美国许多博物馆都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类似,从人员、经费、活动等各个具体操作和实践层面来保证“博物馆将教育视为自己的核心功能”。
为了保障博物馆“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在策展的同时就将教育活动的策划融入。其中,有的展览直接以教育为旨归。
博物馆教育与策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作为“观众”与“学者”之间的桥梁,教育部门的人员更多更深入地介入到前期的策展之中,为将展览的学术思想平实地传递给观众提供思路和具体协助。
2017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年会上,“教育策展人”(Edu-curator)的概念被提出,反映的现实是近年来美国众多的博物馆开始兴起“以观众为中心”的合作策展模式,在策划展览的时候,不但将教育人员融入策展团队,同时还邀请其他社会成员作为观众代表加入。
这些实践都说明,博物馆教育人员以及观众的话语权在当代西方的博物馆中逐渐放大,教育功能在博物馆中的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