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拟从替代的角度,集中就元朝江淮行钞废钱的源流、影响及其所反映的银钱比价南北差异等问题,作一简要探讨。以期对认识宋金至元明之际的银钱钞关系,把握中国传统流通格局演进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能有所裨益。
当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三亿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宋廷停止发行新币,回收部分旧币,并动用库存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平抑物价。但是不久蒙古入侵,南宋军费陡升,宋廷不得不大量发行以缓解财政压力
至治元宝真实价格到底如何,咨询电话:(解总)
亚洲私藏国际交易中心近几年对至治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南宋·至治宝定伍北下铁母------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治宝--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治宝定伍北下铁母------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治宝背折十利铁母------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治宝--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至治元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至治通宝、至治宝供养钱价格:RMB日期:
“至治宝”一枚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治宝背定伍北下铁母------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治宝背折十利铁母------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治宝背折十利铁母------价格:RMB日期:
过去,通常认为南宋纪年钱只铸到度宗咸淳八年(1272年)。但1985年在福建省建宁县的1万多斤窖藏古钱币中,发现了一枚背纪年“九”的“咸淳元宝”折三钱,从而为纪年钱增添了一个新品种。根据现今存世的实物可知,南宋纪年钱自淳熙七年至咸淳九年止,共有89个品种,分别是:“淳熙元宝”10种(背文七到十六)、“绍熙元宝”5种(元到五)、“庆元通宝”6种(元到六)、“嘉泰通宝”4种(元到四)、“开禧通宝”3种(元到三)、“嘉定通宝”14种(元到十四)、“大宋元宝”3种(元到三)、“绍定通宝”6种(元到六)、“至治元宝”1种(元)、“嘉熙通宝”4种(元到四)、“淳元宝”12种(元到十二)、“皇宋元宝”6种(元到六)、“开庆通宝”1种(元)、“景定元宝”5种(元到五)、“咸淳元宝”9种(元到九)。
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时铸有“至元通宝”。传世有两种,一种为汉文楷书钱,另一种为八思巴文,俗称蒙文,大小似折二钱。元成宗在元贞年间(公元年)铸有“元贞通宝”钱,“元贞元宝”折二钱,皆汉文楷书;又有八思巴文“元贞通宝”,似折三钱;大德年间(公元年)有“大德通宝”,有汉文楷书钱、八思巴文钱两种,汉文楷书钱有、折二、折三等,八思巴文钱只有大钱,大小在折二、折三之间。
在中国古代史上,元朝长期实行以银为本、行用纸币、废钱禁银的政策,确立了“银钞相权”的流通格局。元朝的“银钞相权”,在宋金“钱楮并用”到明清“银钱兼行”的流通格局演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其中,元朝在平宋战争结束后,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宣布江淮等处行钞废钱,无疑是元朝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以往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探究的是元朝纸币发行量及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阐述纸币超额发行的危害,对江淮行钞废钱的具体情况研究不多。近年日本学者高桥弘臣专门探究了南宋纸币与元朝纸币之间的前后承接关系,但却没有注意到替代中银钱比价的南北差异问题。本文拟从替代的角度,集中就元朝江淮行钞废钱的源流、影响及其所反映的银钱比价南北差异等问题,作一简要探讨。以期对认识宋金至元明之际的银钱钞关系,把握中国传统流通格局演进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能有所裨益。
所谓纪年钱,是指在钱币上添铸有铸造年份的钱币。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开始,南宋下令在当年铸造的钱币背面镌明铸造年份,如淳熙七年铸的钱就在“淳熙元宝”钱背上铸一“柒”字,依此类推。据说南宋采用这种措施是为了防止盗铸。然而细细思量,此说恐不信,难道钱币上镌明铸造年份就能难倒盗铸者吗?这还是泉界的未解之谜。但南宋纪年钱的出现,为今人研究南宋钱币提供了很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