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战汉青铜器私下交易流程

  • 发布时间:2018-02-16 05:56:02,加入时间:2017年11月18日(距今2733天)
  • 地址:中国»上海»黄浦:上海市黄浦区艺术品交易区
  • 公司:上海昱古艺术品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李经理,手机: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微信: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QQ: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咨询热线:(电话) 或 (电话)

  苏富比瓷杂专场27件青铜器拍出22件,七件价超十万美元。高18.7厘米的商晚期青铜饕餮夔龙纹觥拍至192.5万美元,此器1953年以前曾是美国萨尔莫尼(AlfredSalmony)教授的藏品,这位教授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品研究者,曾出版过多种重要著作,《中国雕塑》《中国雕刻》《中国古代玉器》等影响深远。另件高20.3厘米的商晚期青铜饕餮纹鼎拍至60.5万美元,三与鼎腹不再相通,在2004年伦敦苏富比秋拍中,这件鼎估价仅数万英镑仍流拍,由此可见十年间,收藏者对青铜的认知有了巨大的转变。

  9月19日纽约佳士得秋拍,私人藏青铜器专拍16件拍品拍得627万美元。这批私人拍品收藏记录清晰,被多次著录。商晚期青铜青铜饕餮纹方彝,拍至236.375万美元,1842年此器就见诸知名著录,类似器多以细密的纹为地。另件商晚期青铜饕餮纹鬲鼎拍至156.375万美元,超估价三倍,1977年以来就被中外学者、收藏家收入多种青铜器著作。春秋时期的一件青铜蟠龙纹罍拍至66.3万美元,类似器型私人收藏中并不多见。54.375万美元拍出的西周早期青铜兽首提梁卣,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经典器型,曾经安思远收藏的一件西周中期青铜卣,2010年纽约佳士得秋拍曾拍至198.65万美元。此场拍卖拍品悉数成交,且每件都超出预估价数倍成交,充分说明青铜器收藏者对青铜器艺术的推崇。

战汉青铜器去哪里权威鉴定,咨询电话:(电话) 或 (电话)(李经理)

中国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战汉青铜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青铜方鼎----价格:RMB日期:

青铜盂------价格:RMB日期:

青铜卣------价格:RMB日期:

青铜方彝----价格:RMB日期:

汉飞鸟熏炉--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战汉青铜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19世纪末愙斋所藏吉金图----价格:RMB日期:

战汉青铜簋--价格:RMB日期:

青铜方彝----价格:RMB日期:

青铜鬲------价格:RMB日期:

青铜尊------价格:RMB日期:

  144.5万美元的一对西周早期“父丙爵”,高18.2厘米,两件器内壁均铸有铭文四字:“(臣曾)作父丙”,20世纪早期为陈仁涛收藏,1952年被陈氏收入《金匮论古初集》。长12.4厘米的春秋早期青铜垂鳞纹有流鼎拍至132.5万美元,这类鼎又叫匜鼎,是饪食器。这种小流鼎属弄器,多于女性墓葬中,就是供贵族祭祀或赏玩的器物。高31厘米的商晚期青铜饕餮纹觚拍至78.5万美元,圈内壁铸铭文“刀”字,饮酒器觚常与爵配对形成礼器组合。高7.3厘米的西周早期青铜旄拍至43.7万美元,曾经多位西方收藏大家收藏,1930年开始即有著录。旄是高级贵族军事权力的象征,曾是文艺复兴艺术权威学者BernardBerenson的中国青铜器收藏

  青铜器被誉为“国之重器”,但由于法律和市场等等原因,青铜器的收藏投资并不像玉器、瓷器、字画等藏品一样流行。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广东省藏协青铜器专业会主任梁国标认为,青铜器的市场没有像其他收藏市场一样因升温而出现急功近利的投资客,收藏青铜器能更沉静下心来,享受收藏所带来纯粹的乐趣。

  “初对青铜器感兴趣,就是2001年听说了此方罍拍出的,924.6万美元在13年前是天价。”有藏友做了个比较,“2003年上海博物馆花那么大力气买'淳化阁帖'善本,闹得沸沸扬扬,也只花了450万美元。

  201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值得注意的就是“青铜器”的拍卖。此前,由于中国文物保护政策和拍品资源的历史流向,青铜器市场主要在欧美地区,一些高价精品进入到博物馆等公共收藏机构以及实力私人藏家手中。自2014年4月,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率先在香港拍卖中举行了一个“成器之道—梦蝶轩藏中国古代青铜器”专场。其中拍品大部分来自1990年香港市政局与香港东方陶瓷学会联合举办的《青铜聚英—中国古代与鄂尔多斯青铜器》展览。

  古代青铜器常自铭为"宝尊"、"古玩",这表明青铜器一直是被视为尊贵的宝物,汉代即将青铜器的视为"祥瑞"之兆。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因得鼎汾水之上",竟将年号改为"元鼎"。从汉武帝把铜鼎奉为神物这一历史性事件算起,中国人收藏青铜器的历史已长达二千余年。目前,发现早的青铜鼎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迄今的世界大重的青铜鼎则是众所周知的后母戊大方鼎。青铜鼎是所有青铜器中使用时间长的,它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一直沿用至两汉乃至魏晋时期,其形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