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珐琅彩瓷拍卖多数以百万元成交,整个80年代,中国艺术品在香港地区的拍卖也仅是处在一个起始阶段,上拍的数量和成交的价格皆不高,有据可查的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珐琅彩瓷仅数件,一件是1985年5月21日成交的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碗,当时估价70万至100万港币,终以110万港币被张宗宪竞得,这只碗的拍卖开启了清代珐琅彩瓷高价成交的序幕,为此后珐琅彩瓷屡创天价奠定了市场基础,21年后的2006年11月,当这只碗再次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场时,定名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被张永珍以1.5132亿港币竞得,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瓷器拍卖中昂贵的碗,21年时间增值了130余倍。
珐琅彩瓷在所有瓷器品种中,不仅制作工艺繁复,数量稀少,烧制精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历来都是很多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想要收藏的珍品,因此天价珐琅彩瓷的出现,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清乾隆珐琅彩瓷收购价格与图片,清乾隆珐琅彩瓷的历史-价格格
本公司近几年对清乾隆珐琅彩瓷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乾隆珐琅彩瓷书一套两本------价格:RMB日期:
御题诗珐琅彩瓷镶木如意价格:RMB日期:
清乾隆珐琅彩瓷价格:RMB日期:
未用江斯丹顿“Mercat----价格:RMB日期:
清乾隆珐琅彩瓷集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清乾隆珐琅彩瓷市场成交的价格:
御题诗珐琅彩瓷镶木如意价格:RMB日期:
清乾隆珐琅彩瓷集价格:RMB日期:
未用江斯丹顿“Mercat----价格:RMB日期:
清乾隆珐琅彩瓷书一套两本------价格:RMB日期:
御题诗珐琅彩瓷镶木如意价格:RMB日期: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17世纪初,当法国传教士次将画珐琅器贡奉康熙皇帝时,康熙皇帝被它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深深吸引,即刻决定把珐琅这种新型装饰效果,移植到他爱的瓷器上。由此规定,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解运至京后,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再由宫廷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但是,在瓷质坯上用珐琅彩釉进行绘画,比起铜胎上作画难度大很多,入窑后烧造时间极难掌握。因此,经过反复实践,直到康熙末年1720年,瓷胎画珐琅才烧制成功,终了却了康熙帝长达30年的夙愿。
通景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春风吹拂银柳,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底蓝料楷书款《乾隆年制》。此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干隆珐琅彩杰作。
此碗曾为美国著名藏家BarbaraHutton的私人珍藏,后为张宗宪先生收藏,张是近四十年来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及古董商之一。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仅有一对,现推出拍卖的珍品为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件,另一件则藏于伦敦大古玩中国美术馆。
2010年秋拍,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一件清乾隆搪瓷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钱折合港元约6.9亿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买卖的新国际纪录,超越估价40倍,一时受到很多业界人士的关注。竞拍者被业界权威人士证实为来自中国大陆的藏家,这再次显现国际拍卖界中的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巨浪力气日益增强。这不由让大家对国内行将到来的秋拍高潮有了更多的报价幻想空间。
据了解,这件天价瓷器的全名是:清乾隆外黄地搪瓷彩“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御用督陶官唐英与其副手在景德镇官窑规划研发出了中国古代制瓷史上规划精巧、技术杂乱的三种瓷器款式:套瓶、交泰瓶和转心瓶,并奏请乾隆皇帝御审
今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展出的这红地蓝珐琅彩「龙纹」图灯笼瓶高:28.7cm口径:12cm,造形典雅得体、胎质洁白细腻,外壁蓝珐琅彩装饰,肩部绘缠枝纹样,下有一条白色弦纹带,腹部绘云龙纹。通体除蓝珐琅彩装饰部分外均红彩做地,花发色艳丽呈色纯正,层次清晰流畅,神态逼真,画面构图疏密得当,绘画生动传神,楷书青花底款“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品种非常罕见,在未来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