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除展出黄君璧先生代表作品和一些课徒画稿外,还展出了张大千等名家为其刻制的印章、照片等诸多史料,便于后世研究者从多个侧面了解先生所处艺术境遇和艺术生态环境。本次展览结束后,黄君璧先生的女公子黄湘詅女士将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20余件先生的画作及张大千等名家为其篆刻的印章。
这次展览虽然不是在大陆举办的次黄君璧画展,但却是影响大的一次。展览选择在中华文化的庙堂——国博举行,海峡两岸很多重量级人物及媒体参加了这次活动。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担任总策展人,副馆长陈履生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展出了黄君璧的代表作品和从未展出过的一批课徒手稿。开幕式上,黄湘詅女士向国家博物馆慷慨捐赠20多件黄君璧画作及张大千等名家为先生篆刻的印章。
黄君璧字画价格图片及鉴定步骤,能快速成交黄君璧字画的正规公司
本公司近几年对黄君璧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张大千泼彩红荷镜心设色纸本----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云山飞瀑镜心纸本价格:RMB日期:
张大千严陵濑图立轴纸本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甲寅1974年作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玉兰双鸟镜心设色纸本----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黄君璧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黄君璧甲寅1974年作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甲寅1974年作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壑松风图镜心纸本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甲寅1974年作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甲寅1974年作价格:RMB日期:
黄君璧与黄山的缘分,同样也长期被黄山的管理者们所忽略和遗漏了。1983年开始,历时5年,新编了《黄山志》。志书中在近代以后的“游山名人”篇目里,记载着“民国二十五年(1936),张大千第三次登黄山,同行的有画家徐悲鸿、谢稚柳。”黄君璧的名字被抹去了,幸有照片可以证明同行的画家还有黄君璧。此事已过去了30多年,当时文革结束不久,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真正解放,还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与政治纷争有牵连的艺术名家。
20世纪初,广东画坛的确有些波澜不惊,黄般若有记:“民国初年,广州的画风,盛行着两派,一派是上海派,如任伯年、朱梦庐、钱惠安等;一派是河南派,居古泉、伍彝庄等,河南派因画家们都居于广州对岸的河南故名,这两派雄踞广东,学画者多以这两派为宗师,不知何者为奚、黄、汤、戴,更不知何者为四王吴恽,唐宋绘画更无论矣!所摹所作,导致画风日益不振,毫无生气。”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批坚守传统绘画的岭南画家,将中国历代绘画的成业,简练揣摩,从而形成了近代岭南绘画史上一个独有的美术群体──广东国画研究会。他们以复兴中国画为目的,以弘扬传统来启发新意。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国画研究会很快的击败了上海派和河南派,革新了岭南画坛的新风貌。
30年代,中日战争爆发,广州沦陷。盛极一时的国画研究会,竟无声无息地退出历史舞台,这与他们抱残守缺,以遗老自居,沉湎在风花雪月的传统题材中不无关系。然而,同一时期的岭南画派,却用自己的画笔抒写民生疾苦,题材和技法都不断取得突破。在此后很长时间,由于“岭南画派”受到肯定,这一称谓也渐渐被视为广东画坛的代名词,一些国画研究会的老会员则对自己过去的身份三缄其口,致使这一重要的艺术群体在岁月中蒙尘。总的来说,在民国那个特定的环境下,国画研究会的成员在发扬国粹、弘扬传统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为有他们和岭南画派的思想碰撞,近代的岭南画坛才如此的多姿多彩。
黄君璧也从此由一位广东地域的名家跃为国家层面的书画大家。而这一时期徐悲鸿对黄君璧人生、艺术的综合印象竟然是和黄山山水联系在一起的。关于这一推论,徐悲鸿的画作及题款为我们提供了佐证。1938年6月,同在重庆执教的徐悲鸿来到黄君璧寓所,在谈笑中为其画像。
陈履生说,有古人和自然为师,又有当代国画大师们亦师亦友的帮衬,加之黄君璧先生过人的勤奋和才智,使其在抗战八年居蜀时期的艺术得到了长的发展。著名国画家俞剑华在看了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展览之后发表评论说:“吾友黄君璧幼耽绘事,长益精进,虽籍隶广东,而豪无岭南派习气,其人豪爽俊迈,有河朔气象。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溪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之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近几年来已取董巨之秀润、李范之峻峭、荆关之雄伟阔大于一炉而治之,其得于古人者如此其博且高,久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