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生产
经营服务一体化转型,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鼓励农
17
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其他社会化服务
组织投资发展农业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
发展面向大宗农产品及区域特色农业的专业化服务。支持农机合作
社发展壮大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主体,促进供销社等服务主
体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支持农商联盟发展,鼓励银行、保险、
科研、邮政等机构与农村各类服务主体深度合作。
加快发展融合新业态。实施创意农业发展行动,鼓励发展生产、
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支持农业生产托管、农业
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模式创
新。鼓励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有
机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渠道。建设
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鼓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
生产和经营决策、农技培训、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服务。积极探索农
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业态。
(二)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充分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作用,有序推动双向融
合,促进有条件的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服务企业
向制造环节延伸。
————————————————————————————————
项目咨询机构始终坚持“以诚信求生存,以质量求稳定,以互惠求发展,以创新求进步”的经营宗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终实现互利双赢的经营发展方向。金兰企划不断在合理中创新发展,运用全新网络交易平台,全方位面向企业及个人,提供编制可行性报告优质服务。
金兰企划提供:
节能报告(专家评审,案例多,经验丰富)
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批地、申请银行贷款、政府补贴)
资金申请报告(申请专项资金)
商业计划书(融资或者企业自用)
招投标书(中标率高,价格低)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鸟瞰图/平面图(3D建模技术)
高端画册(精美,有图有真相)
概念规划设计文本(前瞻性)
————————————————————————————————
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
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建立产品、服务协同盈利新模式。鼓励有
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
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支持领军制造企业“裂变”
18
专业优势,面向全行业提供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和系统
控制等服务。鼓励制造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
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
化服务,提高制造智能化水平。
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以产需互动为导向,推动以服务为主导
的反向制造。鼓励服务企业开展批量定制服务,推动生产制造环节
组织调整和柔性化改造。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营销渠道、创意
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服务产品化发展。发展产
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新型云制造服务,实
现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
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电子商务集聚
区,系统构建信息、营销、等个性化服务体系,柔性制造、智
慧工厂等智能化生产体系,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社会化协同体
系。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制造业集聚区,聚焦共性生产
服务需求,加快建设生产服务支撑平台。支持高质量的工业云计算
和大数据中心建设。
————————————————————————————————
服务类型: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节能报告、投标书
服务价格:协商定价
服务机构:金兰企划/金兰工程
联系方式:黄经理
qq: :
成品类型:精装纸质版+电子版
服务时间: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协商时间
————————————————————————————————
鼓励服务业内部相互融合。
推动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集成,
创新服务供给,拓展增值空间。
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支持服务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加
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
势,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
19
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载体。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的
引领作用,带动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共建“平台+模块”产
业集群。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
跨所有制整合经营,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
产业联盟。
六、提升质量,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创新服务质量治理,着力提升重点领域服
务质量,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
(一)健全服务质量治理体系。
构建责任清晰、多元参与、依法监管的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
系,加快形成以质取胜、优胜劣汰、激励相容的良性发展机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全程质
量控制,建立服务质量自我评估与公开承诺制度,主动发布服务质
量标准、质量状况报告。推行质量责任首负承诺,完善全过程质量
责任追溯、传导和监督机制。鼓励推广服务质量保险,建立质量保
证金制度。
提升政府监管和执法水平。加大服务质量随机抽查力度。完善
质量安全举报核查与协同处理制度,健全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开、
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质量信用记录、严重失信服务主体强制退
出等制度。健全服务质量风险监测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消费者质量投诉举报渠道,推广
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制度,鼓励第三方服务质量调查。支持行业协
20
会商会加强质量自律,发布行业服务质量和安全报告。加快推进检
验检测认证等质量服务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