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979年扬州邗江胡场2号墓一面“四菱瑞兽纹镜”,八叶柿蒂纹钮座,内区篆书铭文。外区饰瑞兽纹带,以少见的四个菱形图案分隔为四区,间饰青龙、白虎、奔鹿、山羊、蟾蜍以及各种瑞兽。此镜中瑞兽造型奇特,神态夸张,以少见的八叶柿蒂纹为钮座,又以少见的菱形纹替代四乳钉分隔主纹,目前发现这是其他地区汉镜中未见的特殊品种,尤显珍贵。
“四乳禽兽纹镜”以四乳为基点,采用四分法布局,间饰螭、或虺、或飞禽走兽、或四神等组成主题纹饰,纹饰造型多样,组合丰富,形神生动逼真,艺术水平颇高,彰显出铸镜已达到空前的繁荣程度。至此,以四神为中心,禽鸟、瑞兽这些新的纹饰题材开始出现在铜镜之上。
瑞兽纹铜镜去哪里可以鉴定,咨询电话:(严总)
上海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近几年对瑞兽纹铜镜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汉镶绿松石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唐宝相花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葡萄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汉镶绿松石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瑞兽纹铜镜市场成交的价格:
镶绿松石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汉镶绿松石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四神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唐宝相花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铜鎏金瑞兽纹铜镜价格:RMB日期: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齐家文化墓葬中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瑞兽镜存世量较多,兽的形态各异,有些青铜器研究学者形容它们像狮、虎、豹、狼、马、鼠或狐头马躯、狐首虎躯等。唐朝服饰中有“瑞马纹”、“织成紫瑞兽袄子”,可见古镜中的兽都可概称为瑞兽。从时间上判断,兽之动态较早以静态伫立为主,稍晚的多呈现活泼跳跃之状。此类镜流行年代在隋朝和唐代初期,铭文内容多种多样,除此镜的“光流素月”外,还有“赏得”、“玉匣”等等都以铭文前两个字作名,统称“瑞兽铭带镜”,其中时代稍早者多连珠纹与柿蒂纹钮座,内区瑞兽规矩配置,似狮似虎,铭文内容多祈求长生、厚禄之吉祥语。
海马葡萄纹铜镜,又名海兽葡萄纹镜、天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等,为唐代铜镜中具特色的新镜类。瑞兽纹是中国古代十分多见的传统纹饰,早在商周时期已经是青铜器上的主要图案了,后来在丝织品上也出现了瑞兽纹。葡萄纹则来自西方,瑞兽纹与葡萄纹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铜镜之上。由于唐朝以开放的心态吸收着世界各地的文明,西方的文化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原,并与当地传统文化相融合,中国古代艺术家、工匠们很容易在制镜时,将这种中西融合的纹样运用到铜镜的背面,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铜镜艺术品。
此镜圆形,半球形圆钮,钮很大,素圆钮座,镜背用双线高圈分成内外两区。内区钮座外有5只同向绕钮飞驰于葡萄枝蔓间的瑞兽,葡萄枝叶蔓延、饱满硕大,果实累累;五只瑞兽形象似狼似狐,均为高浮雕,丰腴柔健,尾端有一团尾毛卷起,形态极其活泼生动,立体感强烈,令飞驰中之瑞兽呼之欲出,充分显示出当时制镜匠师炉火纯青的艺术构思与技巧。外区为铭文带,文体为诗歌式的4言句。铭文楷书,隶味较浓,点画无缺,字句齐全,字体端庄秀丽,共24字文曰:“光流素月,质禀玄精,澄空鉴水,照回凝清,终古永固,莹此心灵。”铭文外两周锯齿纹,高素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