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梵文叫作曼荼罗(梵名mandala,藏名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现在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聚集等。
此外,作为此次特展的重头戏,坛城沙画也将首次进津并启动展示。画师们现场创作的白沙,均由来自青海当地海拔4000米以上的石料手工磨制而成。画师们极尽辛苦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并不是炫耀它的华美。用沙子描绘的世界,会在坛城仪式结束时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让观者体悟“万千繁华,不过一掬细沙”的人生真谛。
坛城唐卡能上收购交易会吗,咨询电话:(严总)
上海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坛城唐卡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1314世纪上乐金刚坛价格:RMB日期:
明1415th胜乐价格:RMB日期:
14-15世纪大威德金刚------价格:RMB日期:
17世纪大威德坛城唐卡价格:RMB日期:
17世纪伏魔金刚手17尊------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坛城唐卡市场成交的价格:
1415世纪喜金刚坛城价格:RMB日期:
清铜鎏金金刚萨埵坛城价格:RMB日期:
1415世纪喜金刚坛城价格:RMB日期:
17世纪伏魔金刚手17尊------价格:RMB日期:
14-15世纪大威德金刚------价格:RMB日期:
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怕还不为据。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早可追溯到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期,绘画艺术已臻完善。由于唐卡受纸张、丝绸、布匹等材料保存年代的限制,传说中吐蕃时期就已有的唐卡现已很难见到。但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唐卡作为壁画的延展,迟也在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由天津文化体制办公室、天津文化产权、青海省民族与宗教事务会、青海省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委会主办,青海省黄南州旅游局协办,善慧堂(天津)唐卡艺术中心承办的“善美大成-青海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将于本月30日至6月15日在天津文化产权开展。
藏族的唐卡艺术
唐卡(Thang-ga)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去年,天津文化产权成功举办了“圣境莲花-热贡唐卡艺术展”,为市民完美呈现了热贡唐卡博大精深之美。而此次的“善美大成-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天津”系列活动不仅会延续去年唐卡展的特色,同时还加入了更丰富、精彩的内容,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呈现包括掐丝唐卡、坛城沙画展示等在内的更独特与精致的青海非遗艺术。活动举办期间,还将有精美“非遗”文化系列纪念品进行展卖,以方便广大市民收藏鉴赏。
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有将之译为“圆轮具”。另外,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因此,曼荼罗又有“坛”、“集合”的意义产生。因此,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都可以称之为曼荼罗。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