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上世纪70年代初,“打砸抢”之风逐渐平息,上海博物馆老馆长沈之瑜得以解放,重新主持工作。沈之瑜与万育仁虽为上下级关系,但彼此尊重,堪称老朋友。万育仁便悄悄地将藏了三年的《上虞帖》拿给老馆长看。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沈之瑜同意将此帖带至北京作进一步的鉴定,在一旁的保管部长马承源极力,请上海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鉴定。此时的谢稚柳刚从“牛棚”里出来,久未与书画打交道。当《上虞帖》放在他桌子上时,谢稚柳眼睛一亮,拍案叫绝:“上海居然也有王羲之的好东西了,羲之墨迹久绝于世,唯此唐摹,就为文物之精英、艺苑之瑰宝了。”
王琪森(书画学者):关于王羲之与海派书画及对日本的影响,这个题目很有历史的穿越感,从王羲之到吴昌硕,1700年历史,再从吴昌硕再到我们,又是170多年,所以说这是一条历史延续的脉络。
王羲之字画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蒋总)
王羲之字画近几年成交记录:
王羲之兰亭序宋拓本成交价:254万 成交日期:
王羲之书法碑拓成交价:255万 成交日期:
王羲之书法立轴水墨纸本成交价:355万 成交日期:
王羲之吴荣光陈其锟成交价:537万 成交日期:
王羲之来宿帖手卷纸本成交价:361万 成交日期:
孙晓云王羲之兰亭集序成交价:283万 成交日期:
王羲之草书昨日帖手卷成交价:481万 成交日期:
当谢稚柳得知是万育仁发现《上虞帖》,并助其逃过大劫时,赞不绝口地说:“老万,你做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万育仁之子万寿告诉我说:“我父亲一生高兴的是发现《上虞帖》,否则,《上虞帖》很可能毁于火炬,或流落他国。”万寿又说:“上博建馆50周年之际,馆内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二王’的作品总是名列显眼处,我也会多次前往参观。当我站在《上虞帖》作品前,我会伫立良久,思绪万千,有时还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潸然泪下。”
一般而言,王羲之的书法功绩在我们这个时代几乎是盖棺定论式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丧乱得示二谢帖》是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本纸右端钤有日本桓武天皇(737-806)的“延历敕定”朱文印。原帖为卷子,现改装为轴,为《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牍合装。2006年3月来上海博物馆展出。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年代是不能忘却的,也是绕不过去的,这两个年代就是公元303年和公元353年,公元303年是太安二年,公元353年是永和九年,这两个年代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公元303年太安二年,上海松江的书法家陆机写下了《平复帖》,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王羲之写下了《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