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24小时服务热线刘先生:从企业看发展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路线大都是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一般重点在两个方面,分别是以采购为主体的供应物流、以分销为主体的成品分销物流。
笔者今年历经多个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咨询项目,分析现在的问题如下。
1、无法找到可靠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管理平台;
2、承运物资为高附加值商品,对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的管理可靠性存在怀疑;
3、由于销售领域辐射面广,没有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完全整包物流业务,因此各自为“战”的物流信息平台为其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4、物流信息化厂商对甲方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全面,客观地说还有很多厂商根本不了解客户的业务流程及信息化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搬硬套,甲方存在较大的风险。
从厂商看发展
当前物流信息化厂商的产品现状可以用“百花齐放”来比喻。在“2009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应用大会暨物流企业CIO峰会”上,对今年全国物流信息化成功案例集中评选,其中入围优秀成功案例的是50余家软件开发商。综合分析这些案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物流企业类案例,企业物流类案例,公共平台类案例和产业应用类案例。
细分这50余家物流信息化厂商产品类型,其中主流方向还是基于仓储、运输管理的WMS、TMS系统。物流企业的需求如下:
1、需求个性化多,项目之间实施IT环境差异化大,从市场角度阻碍了产品化发展的历程,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客户的业务体系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一套系统在三年内升级或重新开发的情况比比皆是;
2、行业细分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化;
3、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短;
4、行业无序竞争,价格战带来了产品、服务质量的下滑;
5、软件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面对如此现状,物流信息化厂商的路究竟该如何走?究竟是顺势而流,还是择机创新?最近公共信息化平台的出现让厂商又看到新的商业模式,如图所示。
以上两大类公共平台代表了从资源整合、管理整合最终到信息化整合的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物流园区公共平台和第三方公共运输管理平台(基于SaaS、PaaS、IaaS的平台)的出现将引导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从使用者角度来看,这些平台也将大大地降低开发实施成本,同时也规避了因为产品技术升级而带来的企业投入风险。
运输快捷,为客户提供准时货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