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由北向南出现的第一个繁荣局面,这就是红山文化(距今约5900年)——良诸文化(距今5300—4200年)相互辉映的两大玉文化,以牛河粱积石冢和反山、瑶山祭坛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此后,龙山文化(今山东、山西境内)、齐家文化由东向西又掀起一次小高潮。
中国玉是先民从多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美石”,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这个筛选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可以说贯穿了石器时代的始终。如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在花岗岩山坡上找到水晶以及打制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西南及台湾等地的原始部落曾使用玛瑙、玉石、水晶和透闪石的旧石器;最终形成了东北的珣玗琪、东南的瑶琨以及西北的球琳等玉料的三大板块,各自独守发展成体系完备相互影响的原始玉文化。即使进入文明时代,这个筛选过程仍未完结。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被筛选的玉料大致不下一百多种,据《山海经》记载,有玉的产地及玉山共155处。在筛选过程中,绝大部分已被淘汰,留到今天的已经很少,只有和田玉、岫岩玉、南阳玉、翡翠玉等几种玉材。
玉山怎么交易安全,2018年玉山估计交易
在玉器中,除了礼玉、佩玉、葬玉之外,还有比较特别的一类,即用于陈设欣赏和生活使用的尺寸较大的“玉山”、“玉海”。
我国目前所保存的最早的一件大型玉雕—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元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这只黑玉酒瓮,玉质青白中带黑色,造型如酒瓮,口为椭圆形,高70厘米,长182厘米,宽135厘米,约三千五百公斤,由整块玉石雕成,内膛深55厘米。
玉海外壁浮雕波涛翻滚的大海和海龙、海马、海鹿、海犀、海螺等,生动形象、气势磅礴。渎山大玉海的腹内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诗三首及序文,概括了这件巨型酒器的形状、花纹和来历。这件玉海被乾隆特地在北京北海南门西侧的团城建亭陈设。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从工艺上看,因材施艺、量料取材,整个造型古朴庄重、温室设计气势宏大,雕刻精致、细腻,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水平。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中国现存的玉器,高224厘米,宽96厘米,整块玉材原重10700公斤,根据宋人画稿由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从造型上看,整个玉山以天然玉石为基本造型,匠师们随形施技,采用浮雕、凸雕、深雕等技法表现山峰、峭壁、树木、山石和栈道等,用立雕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多种姿态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