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玩需要鉴定交易出手的联系我,资深古玩经纪人蔡经理:(同)
明清的许多陶艺著述往往将德化白瓷与定窑白瓷、永乐宣德时期的甜白瓷媲美,或称“建之粉定”,或谓“类永、宣之甜白”。其实,德化白瓷较之定窑白瓷、景德镇甜白瓷,不仅胎釉中的化学元素构成含量不同,而且外观上釉层更为纯净,胎与釉结合紧密坚致,色泽滋润明亮,工艺技术更臻成熟,摘取了中国白瓷的桂冠。德化白瓷的烧制成功,除了当时的瓷工艺人能恰到好处地掌握火焰气氛外,与瓷土原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定窑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含助熔物质少,故瓷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窑白瓷则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瓷土处理极为精细,瓷土内氧化钾含量高达6%,再加上瓷土中含铁、钛等杂质较低,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瓷胎滑润致密,洁白如玉,透光度特别好。由于胎质细白,加之氧化铁含量极低,氧化钾含量特高的纯白釉,焙烧时又采用中性气氛,德化窑白瓷釉色显得格外纯净,釉面晶莹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美不胜收,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任何窑口的白瓷,一跃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所创制的高白度瓷器。文献称其“白如凝脂、素犹积雪”。它的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 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瓷”。永乐甜白瓷特征之一是釉质洁白,肥厚如脂,无棕眼,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另一特点是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烁着灰青的光泽,釉面偶然显现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甚为奇特。而宣德白釉器的釉面亦呈乳白色,施釉较厚,并且有密集的小橘皮棕眼。与之相比,德化白瓷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好,釉层较薄,但却有凝脂似玉之感,迎光透视,色泽光润明亮,晶莹剔透,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釉层均匀细腻、光滑洁净,无永、宣甜白瓷出现的灰暗、虾青杂色,更罕见橘皮棕眼。
特附上一些历年来一些拍卖成交记录: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 状态
3226 德化白瓷“释迦牟尼佛” 680..00万 1,100.00万 AA中国艺海 已开通
1946 德化白瓷观音造像 280.00-280.00万 345.00万 香港铮鼎 已开通 拍卖结果
3196 清20世纪初 德化白瓷 120.00-150.00万 340.00万 香港蘇富比 已开通 拍卖结果
3107 清18世纪 德化白瓷 120.00-180.00万 146.00万 香港蘇富比 已开通 拍卖结果
3687 清康熙 德化白瓷观音菩萨 20.00-30.00万 87.50万 香港蘇富比 已开通 拍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