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钱”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一般认为南唐中主李璟铸造的“开元通宝”篆书、隶书两种书体钱币是最早出现的“对钱”。
北宋是“对钱”铸行的鼎盛时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首铸“天圣元宝”真书、篆书“对钱”开始,至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止,北宋先后铸造发行有“天圣元宝”、“明道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治平元宝”等“对钱”二十余种。每一种“对钱”还有版别之分,有的对钱版别还相当繁杂,如“元丰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对钱”版别有四十多种。
明道元宝今年适合现金收购吗,怎么鉴别明道元宝到哪里现金收购
明道元宝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缅甸黑乌纱老坑种翡翠原石-----价格:419万 日期: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莲寿字葫芦---价格:546万 日期:
缅甸黑乌纱老坑种翡翠原石-----价格:584万 日期:
天地会铸“明道通宝”背天一---价格:259万 日期:
粉红地粉彩缠枝花卉双联瓶-----价格:589万 日期:
“明道通宝”背天一枚价格:412万 日期: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莲寿字葫芦---价格:181万 日期:
对钱制作风格相同,显示出对称的美感。它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两枚钱币钱文相同;二是使用两种书体,其中篆书必居其一,另一种书体为隶书或行书等;三是除钱文书体不同外,两枚钱币币值相同,形体对等,即钱形大小、钱身厚薄、穿孔大小、轮廓阔狭、钱文位置、字体大小、铜质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一致,可以成双配对。
对钱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一般认为南唐嗣主李王景铸造的“开元通宝”篆书、隶书对钱是最早出现的对钱。北宋是对钱铸行的鼎盛时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首铸“天圣元宝”真篆书二品对钱开始,至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止,104年间北宋政府先后铸造发行有“天圣元宝”、“明道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治平元宝”等对钱25种。每一种对钱还有版别之分,有的对钱版别还相当繁杂,如“元丰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对钱版别多达四五十种。
我国古代的对钱艺术在北宋徽宗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在宋徽宗铸行的各种钱币中,除崇宁、大观钱没有出现对钱品种外,圣宋、政和、重和、宣和等钱币都是成双成对的,其品种之多、质量之精、书法之美,堪称空前绝后。南宋初年继续铸造有绍兴、乾道等对钱。但自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起开铸纪年钱后,钱币钱文采用呆板的宋体字,曾经盛行一时的对钱渐趋消亡。南宋初年伪齐政权刘豫曾铸“阜昌通宝”、“阜昌元宝”钱,均是篆书、真书对钱。西夏也曾铸行篆、真二体的“光定元宝”对钱。
最早发现“对钱”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古钱学家翁树培。翁氏在其所著《古钱汇考》一书中首次收录了100多对对钱。其后,日本的古钱学家安田而唐、朽木龙桥、山田孔章等人相继进行了排比、配对及定名等研究。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钱谱》、《符合泉谱》、《新订北宋符合泉志》等对钱专著的问世,引起了世人收集和研究“对钱”的更大兴趣。
宋仁宗赵祯是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三年生,乾兴元年(1022年)13岁继位,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由养母刘太后垂帘听政,在位42年,改元九次,明道是仁宗第二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