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的钱币铸造流程中,同一个品种至少需要制作出4种钱:雕母、母钱、样钱、子钱。子钱是最终的流通货币,前三种是铸造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成品。“雕母”,也称为“雕样”,是第一个环节中工匠手工雕刻而成的铁钱。雕母刻成后呈献给皇帝,由皇帝审看;皇帝满意后即以雕母为样铸币,经过第一次铸造而成的币称为“母钱”。
皇帝第二次审看满意后,就使用泥沙制作多个模,一般称之为“钱范”,工匠把母钱在钱范中印出阴文(即文字笔画凹入)。之后,工匠使用钱范第二次铸造钱币。由于这些钱将派发到各地的钱局去作为铸造流通货币的标准,因此也称之为“样钱”。地方钱局接到样钱后,以其为样铸造“子钱”。
雕母咸丰重宝现金收购需要过关费吗,雕母咸丰重宝国内价位是多少
雕母咸丰重宝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咸丰重宝背双龙雕母价格:581万 日期:
清代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雕---价格:489万 日期:
清代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雕母---价格:546万 日期:
咸丰重宝当十铜制雕母一枚-----价格:416万 日期:
清代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雕---价格:471万 日期:
清代咸丰重宝宝源局当十雕母---价格:589万 日期:
清代咸丰重宝宝巩局当五雕母---价格:594万 日期:
雕母又叫祖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我国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也就是雕母或祖钱,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清代钱币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朝代。
清代的雕母钱,我们常见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
一般来说,雕母在古代钱币中最为,价格可比子钱高数百倍。据行家罗东北介绍,目前流通在市场上的明清雕母的价格动辄达100余万元。比如2004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成交的一枚清咸丰重宝宝泉局当十铁钱价格仅为16500元,2006年一枚清咸丰重宝宝泉局当十雕母成交价高达935000元!
历年的拍卖市场中均出现不少雕母、母钱和样钱。单是咸丰重宝就在市场上出现多种品种,如2007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卖会上出现一枚咸丰重宝内计重二十试铸样钱,成交价高达43.68万元;同场一枚同样罕见的清代咸丰重宝母钱,估价仅为4万~5万元,成交价也达133.6万元
。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实力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又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