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包装类溶剂残留量超标所引发的问题
近期,随着央视对“甘肃食品袋袋”的曝光,各界对存在危及人体安全隐患
食品类复合包装用薄膜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问题予以了充分关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200中明文规定:包装食品类溶剂残留量应≤10mg/m2,
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3mg/m2)意即:如果我们使用的各种包装袋中溶剂残留量超过此标准,
那么残留溶剂中的二乙酸乙酯等物质将形同无形**一般对人体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所以,“严格控制有机溶剂残留量”这一重任已不容置移地将我们的软包企业推上了风头浪尖
。那么,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溶剂残留量超标?该如何进行生产的过程控制?如何检测溶剂残留量?
检测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已超标的复合薄膜又将做何处理?
二、溶剂残留异味的成因及对策
对软包装厂而言,造成溶剂残留超标(有异味)的因素有很多,
诸如:选择基材不当、生产工艺不规范,设备过于简陋老化,
生产各环节没有进行必需的检测控制等等,都与超标(异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拿原料基材上讲:油墨的品质、油墨的释放性以及涂墨的厚度,胶粘剂的品质、涂布量等,
有机溶剂的纯度和配比量以及与基材的相符性,都将影响溶剂的残留量。
另外,软包生产设备过于简陋老化致加热温度不合适,烘干风量不足,或无明晰之作业指导书,
员工操作不规范,开机印刷速度不达标,添加剂不足,涂布不均匀、成品包装用材料较随意等等,
都是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因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数不少的软包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
完全省略了“品质检测”这一重要控制环节,
根本没有配置专业用于检测溶剂残留异味及纯度的专用检测设备,
就“包装袋异味”的检测,仅凭经验依靠人的嗅觉进行简单判定,
这一毫无科学而言的陈式随意,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溶剂超标的发生机率,
给使用企业及将造成重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