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董源(943-约962),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各人,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
董源(934-约962年)中国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市进贤县)人,自称“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运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庸无邪,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董源字画哪位老师鉴定准佳士得征集,咨询电话:(李总)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董源字画市场分析估价:
戊子1948年作仿董价格:RMB日期:
庚子1660年作临董价格:RMB日期:
奚冈1800年作临董源价格:RMB日期:
董源山水四帧手卷水墨纸价格:RMB日期:
拟董源夏山图镜心设色纸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董源字画市场行情价格:
夏山图手卷淡设色绢本价格:RMB日期:
1668年作仿董源山水价格:RMB日期:
1668年作仿董源山水价格:RMB日期:
董源水岸幽居成扇设色金笺------价格:RMB日期:
仿董源山水立轴纸本价格:RMB日期:
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善山水,兼工禽兽。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纪录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致“平庸无邪,唐无此品”。米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无邪”。
五代的《画鉴》里纪录:"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1]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各人。
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作为山水画家,董源也是不专一体的。宋人称许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华美,宛有李思训威风凛凛威风凛凛。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体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目,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致。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缔造性。
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将炎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致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文字技法是与他所体现的特定景致充实顺应的。宋代沈括称他“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多数为坡陀升沉,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崭绝之状。这与较早于他的荆浩所体现的威风凛凛雄伟的北方山形正好成为鲜明的对比。
董源很重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描绘,通常都带有民俗画的情节性,有时实为全画的题旨所系。虽形体细小,简而实精,人物皆设青、红、白等重色,与水墨皴点相陪衬,别饶一种秾古之趣。其传世作品尚有《龙宿郊民图》等。董源所缔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其时获得巨然僧人的追随,后世遂以董巨并称。在宋代,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浏览董巨画派之外,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民俗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