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威汉马国际拍卖征集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港澳台与内地文化交流,香港威汉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18年春季举办“香港威汉马2018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是目前内地第二次民间艺术收藏品走向世界的一次文化交流盛会。所有入选藏品享受海关出入境报关记录和文物局火漆印,让藏品有一次市场增值机会。为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此次拍卖藏品内容,主办方将面向国内公开征集藏品。
拍卖时间:2018年春季
拍卖地点:香港国际展贸中心
拍卖机构:(香港)威汉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字画、钱币珠宝首饰、杂项 等征集方式:1、您可以先将委托拍卖艺术品的照片,标明藏品详细信息 (作者、尺寸、年代、质地等)发送电子邮件留下您的具体联系方式,我会和您主动联系。2、您还可以将委托拍卖艺术品直接送往收拍地址,请事先与公司取得联系(联系人:杨小姐),约好见面时间。3、符合上拍要求的拍品由双方签定正式委托拍卖合同,拍品留本公司收存。
公司网站
国内征集处地址:广东广州市广州越秀区环市东路403国际电子大厦902
香港征集处地址:香港九龙油麻地新镇地街251号宏昌商业大厦6楼e
征集单位: (香港)威汉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香港威汉马国际拍卖公司广州联络处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检测鉴定中心广州总代理处
联系人:陈总 联系电话: : QQ:
带钩,一言以蔽之,就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之用。有关带钩是实用品的文字和实物,历史上都有大量记载,在大量古墓挖掘中也得到印证。秦始皇时期,秦军作战的策略首先是消灭敌人,然后是保存自己,所以军人装备尽量做到轻装简行。当时士兵下身不穿铠甲,凡是不利行军打仗的装饰一律不带,带钩是必备必用之物,常挂于腰间。
带钩起源于西周时期,战国到秦汉时期被广泛的使用,并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尽管带钩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到了清代带钩已经不再是实用器,而是更多的转向把玩件、观赏物。带钩的材质有很多种,青铜的、玉的、金的、铁的、水晶的、骨头的、象牙的等等,目前市场上的带钩既有战汉时期的,也有元明清时期的,其中明清时期的带钩主要以玉质多见,而且玉带钩的价格在最近几年的拍卖会上一路上涨。有资料显示:2001年12月,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钩拍出166万元。到了2003年,仍旧是北京翰海拍卖会,一件估价70000元的明代玉羊首带钩以169万元成交。在国外,一件战国白玉带钩曾拍出150万元的高价。而在2008年11月,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曾以82.525万英镑的高价,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进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创造了当时世界玉器拍卖价格的纪录。
现金大量收购清翡翠雕龙形带钩,咨询电话:(陈总)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玉的民族,拥有是世界上的玉文化。自古以来,人们视玉为吸天地之气,凝日月精华的圣物,是天人交流的媒介,是能为佩戴者带来吉祥如意,为其辟邪祛病,转运赐福之物;氏族部落出现后,远古人类产生了阶级意识,经过细心穿凿打磨过的美玉成为部落首领的专属,也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原始人信仰中,图腾是他们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先民们在玉石上雕琢出鸟兽植物等各种图案,穿挂佩戴,以求得到祖先、神明的保护和赐福,甚至保佑他们直至死后的世界。现今出土的历代墓穴随葬品中,均能找到大量精美的玉饰、玉器,说明人们对玉的崇拜已经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从生到死,随死及生。
直至两汉时期,玉器纹饰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出现了系统的装饰纹和主题纹。许多玉器的纹饰延续了战国玉器的纹饰风格,动物纹样、云水纹样有了较特殊的使用。常见汉代装饰纹有谷纹、蒲纹、柿蒂纹、云纹、涡纹、龙纹、螭纹、鸟纹和兽面效、绳纹、网格纹等;主题纹一般以龙、凤、麒麟、夔等神兽为主,龙凤呈祥、夔龙拱璧、麒麟吐书的主题经久不衰。在香火鼎盛的唐中期,佛教形象常常出现在玉雕主题中,虽然当时中原地区还没有传入翡翠,主要是一些本地出产的玉石,佛像、观音这些主题还是得以很好的传承至今。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思想的禁锢,清代翡翠雕刻主题基本上还是宣扬神之美,而没有创新,加之翡翠的稀有性,清代翡翠几乎成了皇室、贵族的专属,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玉器饰品多描述升官发财的内容,如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官上加官等都是当时流行一时的雕刻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得以进入中原地区,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翡翠雕刻在保留了传统风格和题材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西方文化内涵的雕刻内容。由于这些元素主题注重写实、自然,个性张扬而不失理性,故而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选择。而翡翠在人们生活中也出现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繁荣景象。翡翠不再仅是皇室贵族地位、权势的象征,而是回归最原始的信仰与美感,代表了大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