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文台鉴定陨石吗今年哪家公司好卖
南京天文台鉴定陨石吗今年哪里好卖
陨石(meteorite)也称“陨星”,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
陨石(meteorite)也称“陨星”,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
因为陨石是外太空的来物,陨石确定真假是需要仪器鉴定的,肉眼只有辅助的作用。大多数陨石来自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大体可分为石质陨石、铁质陨石,石铁混合陨石。
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 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陨星的形状各异,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号陨石,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重约60吨。中国陨铁石之冠是新疆青河县发现的“银骆驼”,约重28吨。[1]
全世界已收集到4万多块陨石样品,有各种样式的。它们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铁陨石(铁镍合金)和石铁陨石(铁和硅酸盐混合物)。
联系电话、:
陨石指坠落于地面的陨星残体,由铁、镍、硅酸盐等矿物质组成,亦称陨星石。也指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在含碳量高的陨石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种氨基酸等有机物,因此,人们认为地球生命的起源与陨石有相当大的关系。
人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太阳系的行星,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一条小行星带,它就是陨石的故乡,这些小行星在自己轨道运行,并不断地发生着碰撞,有时就会被撞出轨道奔向地球,在进入大气层时,与之摩擦发出光热便是流星。流星进入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与内部不平衡,便发生爆炸,就形成陨石雨。未燃尽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陨石。人们先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了一个深170米,直径1240米的陨坑。在南极还有直径达300公里的大陨坑。在大西洋中部竟发现了直径达1000多公里的巨形陨坑。
科学家们说,我们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这样的“礼物”。它们大多数在距地面10到40里的高空就已燃尽,即便落在地上也难找到。它们在宇宙中运行,由于没有其它的保护,所以直接受到各种宇宙线的辐射和灾变,而其本身的放射性加热不能使它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它本身的记录是可靠的。对于它的研究范围有着相当广阔的领域,比如高能物理,天体演变,地球化学,生命的起源。
━━━━━━━━━━━━━━
┃ 市场部负责人:马经理
┃ 电话 :
┃ : 1
┗━━━━━━━━━━━━━
目前世界上保存的铁陨石是非洲纳米比亚的戈巴(Hoba)铁陨石,重约60吨。其次是格林兰的约角1号铁陨石,重约33吨。我国新疆铁陨石,重约28吨,是世界第三大铁陨石。世界上的石陨石是吉林陨石,以收集的样品总重为2550公斤,吉林1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人类已收集的的石陨石块体。
另外,还有一种陨石被称为“玻璃陨石”。它呈黑色或墨绿色,有点象石头,但不是石头。有点象玻璃,但它是一种很特别的没有结晶的玻璃状物质。它的形状五花八门,一般都不大,重量从几克到几十克。针对玻璃陨石的鉴定,主要依赖于样品的发现地及其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化学同位素特征作为最终依据。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疑似玻璃陨石有几十万块,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它们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而导致区域性出现的成因还没有定论。
英国《自然》杂志21日在线发表一项行星科学研究成果,欧洲科学家发布了一项对内太阳系多个天体的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为地月系统的起源提供新见解。
联系电话、:
岩质行星是指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于地球正是一颗岩质行星,所以这一类行星的起源与我们息息相关。而钙是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科学家认为,其可以提供形成太阳系内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材料的重要线索。内太阳系的各天体中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可以用来研究陨石和岩质行星的关系。该研究方法通常默认同位素差异反映了天体离原行星盘中心的距离。因此,考虑到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相似度,这一猜想很难与地月系统形成的标准模型(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原始地球)调和。此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学家马丁·舒勒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火星、地球、陨石母体和灶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是太阳系的小行星之一)的样本的钙同位素组成。结果发现,钙同位素比例其实与母体小行星和行星的质量相关,因此可以提供一个对它们的吸积时间尺度的替代。他们推断,该关联源自于原行星盘的岩质星球,其形成区域里大量钙同位素成分的缓慢、平稳的演化,反映了原始的外太阳系物质是如何进入经过热处理的原行星盘内空间的,它与原太阳吸积物质相关。
研究人员最后总结,地球和月球高度相似的钙同位素组成意味着,导致月球形成的那一次冲击“事故”的“肇事行星”,是在原行星盘生命即将结束时形成的。
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了天然形成的超导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的研究人员筛选现有矿物质样本。这些样本来自地球或者陨石,由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收集。陨石是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这些条件超越了地球上任何实验室的能力。
因此领导这项研究的物理学家 Ivan Schuller 认为,它们是寻找新化合物的理想沃土。
研究人员在两种陨石的样本中发现了超导性的证据:1911 年发现于澳洲内陆的 9980 公斤铁块——慕拉比拉铁陨石,以及 1995 年在南极发现的 Graves Nunataks 碳质陨石。
Grave Nunataks 陨石中的超导体是由铟和锡构成的合金。慕拉比拉铁陨石中的超导体似乎是铟、锡和铅的合金。两种都是临界温度在 5 开尔文左右的著名超导体。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