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甜白釉内府官字款撇口瓶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由于胎体很薄,使得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贵。甜白釉瓷器以碗、盘、小壶、高足杯、梅瓶最为多见,除此还有双耳瓶、撇口瓶等,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永乐甜白这种高质量白瓷的诞生,为青花、釉里红的彩绘作了很好的衬托。由于黄釉始于明永乐朝,即以铁为着色剂,所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比较后朝黄釉浅淡,黄釉釉面也比较薄。此碗 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初步断定为永乐内府甜白釉,是一件难得的官窑品,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