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发现,有裂纹的瓷器看上去别具一格,十分美观,于是开始刻意地烧制有裂纹的瓷器,美丽的裂纹也就逐渐成为了哥窑的象征。瓷器上的裂纹与底色形成色泽上的对比,深浅相近、条块分明,非常自然贴切。一件器物的周身布满这种裂纹,好像隆冬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在艺术上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情趣。
晶莹典雅的珍宝
哥窑的瓷器主要为陈设瓷器,大多仿古铜器形制,如贯耳瓶、菊瓣盘、兽耳炉、弦纹瓶、立耳三足炉、鼎式炉、三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等。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深褐色等多种色泽,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黄青等颜色,其中尤以油灰为主。属于青瓷系的哥窑瓷器,以釉色取胜,他们往往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
哥窑大多施釉较厚,往往施三四层釉,釉层比胎壁还厚。哥窑的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骨较薄,胎质坚细。一般采用垫烧工艺,器物制作精细,造型挺拔典雅,轮廓柔和流畅。
紫口铁足是哥瓷的又一大特点。哥瓷的胎有若干种颜色,其中,郊坛下窑的瓷胎为深褐色,其他的一些窑,瓷胎为灰黑色等等,颜色各不相同。但哥窑在烧制时,在瓶口等位置的釉料会出现下垂流淌的现象,因此,瓷器口的釉会变薄,透出胎的颜色,而哥瓷的胎色普遍较深,这种深色的瓶口就叫做“紫口”。
同时,由于哥窑瓷器在烧制时大都采用垫烧法,所以胎足的部位是不上釉的,颜色也较深,被称作“铁足”。而且,大部分的哥窑瓷器都有“缩釉”的现象。哥瓷在制作过程中,有时胎上的某些地方会沾上污垢,导致釉料无法附着在胎上,使瓷胎显露在外。
仿制的哥瓷从明代起开始大量出现,然而其烧制工艺都远远不及宋代哥窑的水平。仿制的哥瓷往往裂纹生硬、触感较为粗糙,难与真品媲美。时间的流逝让哥窑烧制的工艺成为难以破解的谜底,只留下了那一件件瓷器穿越漫长的时空,引起人们无限的追问和猜想。
如有好的收藏品,古董古玩等 想要出手抵押和变现 或者权威的市场价值评估 请联系我,古玩交易 我只做 实话实说,能做到就做,不能做到不承诺。 艺术品抵押可以抵押8成。收购变现按近两个月市场成交价格的8成收购,心动就速速行动,一个电话改变你现在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