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国画

唐伯虎字画好卖吗

  • 发布时间:2018-03-31 20:28:12,加入时间:2018年03月15日(距今2631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南山区大冲国际中心
  • 公司:深圳奕古轩展览销售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鲁经理,手机:17666128532 微信:vx17666128532 QQ:2450064649

                                                     唐伯虎书画                   快速出手联系韩经理

      唐伯虎姓唐单字名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浙江省苏州人。生于公元1470年,卒于公元1523年享年53岁。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还是享誉当时的书法和绘画大家。 少年时代,唐伯虎既从师于明代院派(一指祖述南宋画院的画风;另一种说法指祖述宋代著名画家赵伯驹,赵伯编的画法。)著名画家周臣。

      但到后来,唐寅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己经远远大于他的老师周臣。唐寅青年时代就己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在绘画艺术领域是属于早熟的画家了。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全面的画家,不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有卓越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在绘画艺术上,唐寅尊重两宋名家的画法,对元代的诸家技法也进行了苦心的研究,但更多使用的是宋代李唐的笔墨技法,又加入自己的独到新意,在作品中常常表现民间生活的片段,与社会生活有明显联系。

       例如,他所画作品《红南农事图》,描绘的就是江南水乡耕织捕鱼的生活场面,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他的画面构图变化多端,或雄伟险峻,或平远清幽,善用细长挺秀的线条画山石,使画面具有别致的细劲流畅的感觉,趣味横生。总体艺术风格属吴门画派。明代山水画的派系繁多,错综复杂。派系名称有按地名定义的,也有按其画风与传统及师承关系命名的。

       如“吴门画派”就是以地域名称命名的 唐寅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有:《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图》、《青山伴侣图》、《江南农事图》等。在《骑驴归思图》中,描绘了一个敞袍寒十,在瑟瑟的秋风和峰峦起伏的溪山深处,骑着毛驴而归的场面。画法吸取了李唐(宋代著名山水画家)刘(松年)的优点,同时又加进了唐寅自己特有的细劲流畅的笔法。仍保留了一点院体画的风味。这是唐寅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唐寅的花鸟画代表作品有《临水芙蓉》,《杏花图》等。

       唐寅的花鸟画多以水墨完成,不设任何色彩,用笔泼辣滋润,层次分明,为写意水墨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的确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寅的人物画与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艺术风格上是一致的。他继承了宋代人物画行笔秀润,设色浓艳的传统,且多表现生活中他所熟悉的仕女及名士。也有仅以水墨画的仕女人物作品,《秋风纵扇图》即是一例。 唐伯虎的绘画艺术在明代当时就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稍晚于唐伯虎的著名学者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写道:“伯虎才高,自宋李营丘(李成)、范宽、李唐、马(马远)、夏(夏圭),以至胜国吴兴(赵孟頰)、王(王蒙)、黄(公望)数大家,靡不研解,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度„„” 传世的作品表明,唐伯虎的绘画风格是属于“秀润缜密”类型的。例如,《云搓图》构图开朗完整,笔墨秀润缜密。一位长者倚坐在巨石上远望,背景涧流迭宕云雾弥漫,远山若隐若现画意深邃无尽„„恰合古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意。观之令人心胸开阔神思悠远„„ 也许有人会问,按照“画如其人”的说法,唐伯虎性清真率放浪,他的画风应该淋漓豪放,怎么会是如此谨细缜密呢?我认为,这就要看人们是怎样具体理解“画如其人”了。实际上,画家的性情与画风的关系,是由多方面的主观条件与多种客观条件依照独特的方式构成的,不可以简单化地对待。例如,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人称“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他与唐伯虎的性情有很多相似之处,而画风“紧劲联绵”,也是属于“秀润缜密”类型的。

       唐伯虎画风中的工致深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表现了他真挚笃诚的个人性情、严谨精细的治学态度。唐伯虎画风中的许多成分,主要来自于他的绘画师承。 唐寅晚年的生活并不富裕,由于长期的酗酒无度和放荡生活,加之心情郁闷,使他较早地离开了人世,这总让人感到有一此惋惜,但他却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画上了亮丽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永久的怀念。 再谈唐伯虎的书法。 中国书画同源,因为工具相同,运笔习惯相互影响,书画之间往往有气脉相通之处。唐伯虎书名被画名所掩盖。在书法方面,唐伯虎天分极高下的工夫也深,在明朝应当算是一位名手。王世贞在题《三吴秒墨》卷上说:“唐解元一札草草其书软熟亦不一。”唐伯虎能书写的书体类型很多每一种书体都能透露出他自己的面目。 唐伯虎在书法方面受赵孟颊的影响很深,他的各种书体中都有赵体的影子。他的《三绝卷》上的字,结体婉媚,用笔娟秀,与赵的《行书赤壁二赋》的面目最为接近,气息也相似。唐伯虎在赵体的含蓄婉媚的风格中还具有李体书法的生动、活泼的因素。唐伯虎是以赵书为根基然后又临写其他书体。

      他的《山居风雨图》上的题字结体很长,用笔纯用中锋,转折出偏近于圆,多用“点”来代替“捺”,和赵体的《仇愕墓碑铭》用笔结构很相近,但其中楷书化行书的部分,自然不相同,其中掺合了若干“颜书”的成分。唐伯虎的书法和颜真卿也有关联。颜真卿的字,下笔很重圆硕而多肉,结体偏于长方,横画较细,直笔较粗每一横的收笔都很重,形成“蚕头”,每一捺的收笔中途稍顿形成“燕尾”。唐伯虎的《落花诗册》就具有这些特点。唐伯虎写这种字的时候特别多很多画的题款都是这种书体。

      《行旅图》的题款是“颜”与“赵”的合体。米芾的字体对唐伯虎的影响也是很深的,《西州话旧图》和《灌木丛簧图》两幅画上的题字多有米苇的风格,它着重力的表现,常常运用方劲的笔法有一种“倔强”的感觉。同时,同辈人对他影响很大的还有文征明。他们是同乡,书画都有相近之处,《高人深隐》上的题字明显与文征明的行书十分接近。 中国书家的“法古”精神由来已久。有的专守一家,有的博采众长。唐伯虎应该属于博采众长一类。唐伯虎早年书法的起步临赵,他下的功夫很深,成就较高,因为科举考试是很讲究书法的,第一名的试卷的书法成就较高应该是必备条件之一。“婉媚”是符合这个时期“其人轻浮”的唐伯虎的心理的。受贿案以后,唐伯虎的书法明显受到颜真卿的影响,“蚕头”和稍顿的“燕尾”已经出现在唐伯虎的《落花诗册》中。米芾的倔强似乎是符合唐伯虎此时的心理的,它应该是在此时习练的。不惑之年的唐伯虎时称”江南第一才子”、“龙虎榜中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他的自负与悲凉使他的书法完全走上了李、赵融合一路,确定了他一生的书法面貌。 明代书法在书法艺术成熟后的自我发展,楷、行、草的水平普遍较高。尤其是行书和草书,在线条形态上摆脱了法度的束缚,成就较高。

      在继承古法和宋元帖学的基础上求变,以古出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唐伯虎的书法就产生于这种环境中。他少年英才.个性狂放,恰逢吴中从明初的文化高压下解脱出来(洪武七年,高启因以文犯上而遭腰斩;姚、王征而不用先后被斩首抄家;“吴中四杰”被害。文人们多吟咏山水,不求功名),经济恢复,市场发展,有钱有闲的人士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兼文化消费市场的兴起使得吴地文人“仿效元人,隐居不仕,修饰园池,逍遥林泉,优游雅集,书画自娱”的情形大为减少。他们注重教育“修身、治国、平天下”,要跻身于“高雅之士”的行列。他们有很强的地域文化意识,首先表现在内在自我意识的发展,积极入世,参加科举,谋求功名。注重宣传本地文化。六十卷本的《姑苏志》也历时30年获得出版。当时,此地人士占科举取士的百分之六十,可以想见当时南京解元第一唐伯虎的自由与洒脱。唐伯虎书画兼修,相互依托。《画史会要》中说:“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不滞耳。

     ”唐伯虎洒脱的个性使他的书法具有天籁之美。点、画的长短曲直、斜正疏密,各随意态,一任自然。但他注重形式美,达到畅神适意的审美境界。他笔法严谨,偏重于秾丽秀雅一路,真率自然,无呆板刻露之嫌;以姿采、韵致取胜,不是以力感人;丰灵潇洒, 俊逸挺秀,纵横酣畅,舒放自如,自有其超绝之处。赵书和李书对唐伯虎的影响大。在唐伯虎书法中,却没有赵书的圆润和李书的骨力。唐伯的书法学出多门,又能透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纵观《落花诗》,挥运纵横,舒展豪放可以体察到唐伯虎创作作品时已经进入心手两忘的境界。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下眠”的唐伯虎,在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定位是准确的。他的本真的自我是卓尔不群的。正如唐伯虎的偈语所说:“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却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唐伯虎的书法艺术就像他的“三笑奇缘”一样,成为书苑的盛事和美谈。 

                                                                                                       快速出手联系韩经理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