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公元前2年从起源地古印度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到了唐代,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颠峰。宋代的佛像出现带有人间情趣的写实主义风格,元代时期的造像则以藏化的尼泊尔风格为主。
精美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颇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教造像尤其是鎏金铜佛像逐渐引起国际收藏界的重视,这几年更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青睐。2004年起,保利、嘉德、北京翰海、天津文物等拍卖公司分别举办了佛像艺术品专场拍卖或集中大量拍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10年前,一件好的佛像约3万~5万元,如今一件明代永乐官款的佛像在150万元以上。正是这种翻着跟头一路走高的市场行情,引得收藏者们趋之若鹜。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国内佛像成交价还是明显偏低,相差很大。比如翰海2004年专场的成交纪录最gao的也不过300多万元,而在海外,600万-7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也不鲜见。
判断佛像的价值有四个原则可以遵循:第一就是在藏传佛像中,忿怒相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的价格。用佛教术语来说,佛教以因果来分有显、密二宗。显宗佛像一般呈慈悲和善之态,故可称此类佛像为“寂静相”。密宗佛像中也有大量的“寂静相”存在,但更多的是狰狞恐怖、鼓目圆睁的“忿怒相”造像。“忿怒相”佛像造型奇特复杂,而且存世的数量比“寂静相”少得多,所以价位也就相对要高。还有一种造像,善、恶两种表情兼而有之,而其市场价格就更高了。第二,藏传佛像中,“菩萨装”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要高于同类型“佛装”藏传佛像。由于“菩萨装”的佛像纹饰复杂对工艺要求更高,于是更增加了此类佛像的市场价值。第三,宫廷佛像价值通常高过民间佛像。最后一个原则是,无论是藏传还是汉传佛像,其尺寸越大价值就越高。
对于佛像真伪的辨别,“明清佛像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纷繁复杂,我们的现有技术都无法达到如此的水平,首先造假难度极大。相反,瓷器、书画这类藏品,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就能够很好的仿造。不仅如此,有些赝品甚至于一些专家都很难分辨真假。而且佛像制作讲究非常多,例如铭文的刻法、藏文的写法等,如果佛教知识不足备,也很难仿制。”对这些作品的辨伪需对佛教造像有一定理解,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协调之处。如果你手上有古董古玩想要出手,请电话联系,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