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介绍

  • 发布时间:2018-04-14 18:36:37,加入时间:2018年04月09日(距今2596天)
  • 地址:中国»江苏»南京:江苏南京秦淮区中山东路新世纪广场A座
  • 公司:江苏墨赞文化,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王海雷,手机:17834992575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故、  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环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排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 内江人。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

  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

  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  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炎,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写意两个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涂乱抹的.也不是所谓文人遗兴,在书房用笔头写写的意思作画自然是书卷气为重但是根基还是最要紧的.若不从临摹和写生入手,那么用笔结构都不了解,岂不六大错误。所以非下一番死工夫不可。临摹古人,要学他用笔用墨,懂得他苦心构思。写生要认识事物的情怀。画时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吐出来的境界。山石、树木、屋宇、桥梁、布置约定了,然后用焦墨渴笔,先分树木和山石,最后安置屋宇人物,勾勒皴勾勒皴擦既完毕,再拿水墨一次一次的渲染,必定要能显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近处石头稍浓,远处要轻清。创境有曲折不尽的意味,其中的人物用减笔为宜,越简单越妙。古人说「远人无目」  若在要有照应的陪候,也不妨点目,不必拘泥。近树根枝要分明,远则点戮,不必见枝。写意画创作自元代四家,到了明末清初四高僧,石溪、渐江、石涛、八大,神明变化,一直按盖过了前人。渐江戍削,八大朴茂,拿用笔表现他的特点,石溪、石涛的特別拿意境来显出他的特点。至于石涛尤其是了不起,他自己题他所画黄山说: 「予得黄山之性情,不必指定其处也。」又说: 「出门眼中所见节写之,此是写生。」又说: 「拈禿笔用淡墨半干者。向纸上直笔空钩,如虫食

鉴定咨询热线 : 王经理

 :

 QQ:  邮箱:@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墨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