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针一般应垂直于持针钳,使可操作性一如果针和持针钳不相垂直,在缝合时钳柄移动的弧度就会很大一持针钳通常夹住缝针的中部,这样缝合时力量就会较大.也可减少组织的损伤持针钳夹在靠近针眼或是无眼针的压模上缝合时针的可用部分长.这样可以减少针滑脱的风险,除非是缝合柔软疏松的组织。否则缝针很易弯曲或损坏.相反地.夹住针的前端在缝合致密组织时比较容易施力.但取出针时比较困难缝合比较致密的组织时需要强大的进针力,用全握式持针具优势.但是一次缝合结束后如果不变换抓握姿势,就不能放开和重新夹持缝针,这样就使缝合不够细致.掌握持针钳抽出针后不变换掌握姿势就可以放开缝针和抽针后重新夹持缝针:尽管这种掌握方式具有移动性,但用拇指对持针钳上的环施加压力,就会使持针钳的两柄分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缝针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移动.拇指一无名指抓握式的优点是松开缝针时缝合仍很细致,尽管这种方法比全握式和掌握式缝合速度慢。但其更适用于细嫩疏松组织的缝合或细致的缝合.
缝合( suture)的目的是使切开或离断的组织创缘相互对合,消灭死腔,促进伤口早期愈合。另外,缝合还可以起到止血、重建器官结构或整形的作用。吻合和钉合也属于缝合的范畴,前者是指将空腔脏器或管道结构作对合性缝合,维持其连续性;后者则指不用缝线而是借助于特殊器械即钉合器来完成缝合或吻合的操作方法,同样可恢复器官组织结构的连续性。尽管钉合器的使用简化了手术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钉合后的伤口对合整齐,组织反应轻微,但是人体复杂的解剖关系不允许每个手术部位都使用钉合器;钉合器发生故障时钉合不全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这就使得钉合器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临床手术过程中较常用的仍是手工缝合,可见手工缝合是外科必要的基本功之临床上使用的缝合方法有多种,但根据缝合后切口两侧的对合状态可将基本缝合方法分为单纯对合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其中每一类又根据缝线是否具有连续性而分为连续和间断缝合两种形式。使创缘两侧组织直接平行对合的缝合方法称为单纯对合缝合;使创缘两侧部分组织呈内翻状态以保持伤口表面光滑的缝合方法称为内翻缝合;而外翻缝合则是使创缘两侧部分组织呈外翻状态,被缝合或吻合的管腔结构内衬面保持光滑。连续缝合是指用一根缝线缝合整个伤口,在缝合起针和末针各打此法的优点是缝合操作省时,节省缝线,创缘对合严密,止血彻底。缺点是缝线的一处折断可使整个切口全部裂开,用于皮肤切口缝合后不能作间断拆线;用于管道结构吻合时可能引起吻合口狭窄,一般不提倡采用或仅用于张力较小的不需拆线或一次性拆线的伤口缝合。间断缝合是指每缝一针打一个结,以多个独立的线结完成伤口的缝合。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伤口缝合牢固可靠,切口的张力由每个独立的结扣分担,一针拆开后,不影响整个切口。缺点是操作费时,所用缝线较多
常用缝合方法
1.单纯对合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 simple interrupted suture):常用、基本的缝合方法,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和内脏器官等多种组织的缝合。
(2)单纯连续缝合法( simple continuous suture):可用于张力较小的胸膜或废膜的关闭缝合。
(3) 连续锁边缝合( lock stitch):亦称毯边缝合,常用于胃肠道后壁全层缝合或整张游离植皮的边缘固定,现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