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瓷自东汉成熟以来,瓷器制造业已融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呈现蒸蒸日上的景象,成为东方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魏晋六朝时期青瓷制造已进入重要历史发展时期。所谓魏晋六朝,一般是指三国 魏、蜀、吴 、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对于考古界来说,六朝青瓷则是泛指三国吴、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以南地区,以越窑、欧窑、洪州窑、婺州窑、岳州窑等窑系生产的青瓷制品。在这一时期青瓷生产中,反映社会生活和以人文图腾为对象的各种动物形象塑造,成为这一漫长时期内青瓷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表达了魏晋先民宗教信仰图腾化的祈盼,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当时封建社会生活、文化及人文心理发展的演变过程。本文拟就魏晋六朝青瓷动物造型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取动物形象为器皿的造型,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广为流行。诸如:铜质地的号鸟尊、双羊尊、鸟尊等,后来匠师们集先民铸动物形象器皿的技巧塑造出许多外观优美、经济实用的象生瓷,开创了青瓷动物造型的一代风尚。以青瓷塑动物最早见于东汉。东汉时期,浙江大地以上虞的早期越窑以及江西丰城洪州窑为代表,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其胎质分为灰白和黄白,釉色分为灰青、豆青和嫩草绿黄色、青黄色等,常见的器型有碗、盏、碟、壶、杯、罐、炉、砚、盂、瓶等日用品,其余大类为各式动物造型,如镇墓兽、鸡笼、狗圈、猪圈等明器,而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更是六朝青瓷的显著特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江苏南京晋墓出土的三国吴时期的越窑青瓷羊,可谓青瓷动物造型已知最早的独立构建。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的大解放和转折时期,各种文化思潮得以发展和滋长,有祟尚老庄、高谈玄理,又有外来佛教文化的渗透,都在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上得到体现。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墓葬中各青瓷动物类造型的器皿大大增加,成为主要的随葬品。这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动物装饰题材和装饰技法,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向,特别是西晋太康前后,社会出现短暂的统一和繁荣,追求生活上的奢靡成为一种时尚,这一时期的青瓷制作,表现出富丽繁缛的装饰特点,非常盛行各种精雕细刻的装饰手法。在动物塑造器皿的表面往往采用堆雕、划刻、模印的水波纹、联珠纹、花蕊等图。有的以繁缛重叠的堆塑手法进行装饰,以表达其宗教信仰或情感。图1所示,为西晋青瓷动物堆塑瓶。瓶身塑有10余种动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具灵动感。这一青瓷塑瓶,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群生虫豸皆有灵”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