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鉴定、交易、拍卖详情请咨询徐经理:(同)
提起瓷器,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青花瓷。而且,不但中国人自己认,外国人也认。阿拉伯地区将元青花视为珍藏。
唐宋时期流行的釉下彩纹饰,大多是褐色、黑色。蓝色纹饰在民间并没有多少人接受。但随着旭烈兀西征的胜利,蒙古人统治了中东大片阿拉伯文化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居民,就喜欢蓝色的花纹装饰,他们尤其喜欢当地出产的颜料那种发色蓝中带一点紫的蓝色纹饰。他们向中国的制瓷业发出了订单: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青花瓷诞生了。也因此,元青花开始就用的是进口的蓝色颜料:发色蓝中带一点紫的“苏麻离青”。以满足主顾的爱好口味。这也是元青花的精品大量保存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国内反而并不多见的原因。
元代的青花,时代特点很明确。这时使用的钴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釉面有黑色斑点,所谓“至正型”的一类大件青花器,多采用进口料;国产料的青花色调与进口料的浓艳显然不同,没有黑色斑疵,纹饰比较简单草率,多用于小件器物。
在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特点。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
由于进口青料的色调不稳定,容易出现晕散效果,如用于人物,其眼珠很不清晰。所以元末明初的青花装饰上人物形象比较少,人物纹器物就显得特别珍贵。
在世界拍卖史上,元青花的身价从来没有低过。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件被称为“鬼谷下山”的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中国瓷器拍卖的高纪录,也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天价,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而就在同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锦香亭图罐”被拍至4716万港元。2006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以2268.4万元成交。
元青花的艺术、科学、历史价值很高,尤其是商业价值,多年来一直屡攀新高,始终受到国内外艺术品投资收藏家和瓷器爱好者的青睐与追捧。
元青花瓷器鉴定、交易、拍卖详情请咨询徐经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