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亚洲铜业会议近日在上海举行。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力度加大,包括铜品种在内的有色金属行情火爆,市场对于后市也有更多的期待。彭博高级大宗商品咨询师朱轶接受中国证券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原生金属可能不会有很大的行情,而废旧金属将有较大的前景。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三季度8244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52.0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利润总额1730.2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朱轶看来,相比去年需求加政策双重发力,今年行业持续向好更多的是依靠政策因素,下游需求增长情况则较为普通。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前几年有色金属价格低迷,行业在2014、2015年开矿支出明显下降,据此推测到2020年前铜、锌矿投产较少,铜、锌供应或偏少。对于铜价走势判断,业内目前分歧较大。有一部分观点认为铜精矿短缺,看好铜价继续上涨。另一派观点则认为精矿缺口没有预期的大,而下游需求情况变化也不大,明年市场将相对平稳,下半年铜价涨势或放缓。
相较于原生金属市场,朱轶更为看好明年的再生金属市场。今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分会已接到通知,将在2018年底禁止进口“废七类铜”。据数据,2016年中国进口废铜总金属量为120万吨左右,2017年预计为127万吨,其中七类料占比为60%-70%,直接影响进口量约为75-90万吨。朱轶在此次采访中再次证实,近期海关对于废旧金属把关很严,这将利好国内废铜市场。此外,随着国内电炉炼钢比例上升,国内废钢市场也将更加活跃。
近十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等三大矿山公司的利润率高达45.6%,是同期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利润率的29倍。
11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2017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上,鞍钢集团副总经理邵安林提及上述数字,并认为这是国际矿业巨头“吞噬”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的表现之一。
中国是全球铁矿石大消费国,但自有铁矿石产能常年不足,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至2016年已达87.3%,邵安林指出2017年这一数字甚至将达到90%,在大宗进口商品中位居第一位。
在谈到2017年铁矿石市场的运行特点时,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总工程师雷平喜在12月1日召开的2017(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期货大会上表示,铁矿石市场主要呈现出5个方面的变化。
具体来看,一是进口保持较高增长:1月~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8.96亿吨,同比增加5306万吨,增长6.3%,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达到10.8亿吨,同比增长5.5%,预期增长4%。
二是港口库存持续高位:11月中旬,全国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量13815万吨,同比增加2681,增长24.1%。其中澳矿7239万吨,巴西矿3593万吨;贸易矿5190万吨;球团195万吨,精粉628万吨,块矿1566万吨。
三是供给增量继续收窄: 前三季度,四大公司累计生产铁矿石8.56亿吨,增加2600万吨,增长3.0%,增量远低于预期(预期全年增加5500万吨);前三季度,四大公司累计发货量8.29亿吨,同比增加1020万吨,增长1.3%,发运不及预期。
四是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前三季度,世界高炉生铁产量8.92亿吨,增加1105万吨,增长1.3%;1-10月份,国内生铁产量6.03亿吨,同比增长2.7%,拉动铁矿石消费增长4.2%,增加4100万吨。
五是高品资源持续偏紧:大型高炉比例增加,节能低碳、环保减排压力加大,钢厂提高生产效率,焦炭价格高位运行,对高品矿需求数量增加,刚性增强,而进口矿结构变化不大,品位60%以下矿占32%~33%,低品位矿(55%以下)占6%,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低品矿价差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