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此枚钱径2.8厘米,重量4克。钱面文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十大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今天所见到的钱币,一是发掘品,二是传世品,发掘品是在地下埋藏多年,传世品是在空气中有氧化,所以会呈现铜锈色。
是古代的钱币之一,康熙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得很快,当时的商品交换、货币经济等都比较发达,因此在这一时期里铸造的钱币非常精美,规整厚重的钱型和美观大方的文字都使得现在存世的钱币受到收藏家、投资者们的热捧。此枚钱币现收藏于深圳华臻国际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