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及官汝瓷胎质存在多样性,这主体应源于就地取材,便于加工制作,所以,从胎泥、矿岩砂浆石胎都真是存在。而通常上述两种,人们便于认可与接受,而另一类以玛瑙、玉粉为主的玉浆质胎泥是人们不能接受与认可的,而事实上,这种胎质真实存在于宋代的官瓷与汝官器之中,曾有物证显示,最早是出现于太平二年的一件官窑器之中,而书写四字“太平二年”是青花料并发色极佳,证明青花的发色与度及恒温时段及可否提供极佳的恒温层有绝大关系。
通常这种由玛瑙与玉粉为主体的胎质为白色,而成器多为模具器类,并且重度超常,相对器物十分规整,釉水肥厚,多为两道釉,抚之泛油,击之为硬木声,釉光深邃之中略显浓厚,它们由于取材特殊,工艺繁复,制作颇难,因而必是御用器中的精品。但由于过于稀罕,因而,从不见关于它们的描述,故旦有出现,必以假而断,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今日我想告知天下藏家,事实上,这种胎质如玉粉之器,应出现于晚唐的秘色瓷之中,所以,宋官、宋官汝器之中,真实存在。
历史是由物证为定论的,古人留下的文字我们要参考,没有文字记载的我们更要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真实的去还原历史的原貌。
我们一再提倡要用放大镜、高倍放大镜去观古瓷之本,为的是便于我们搞清弄明,可不少人非要颠倒黑白,愚弄藏家,说什么用放大镜就会把假的看成真的
事实上,人们可能并可以了解这种特殊的器种,一旦见之唯有全面与同类器物反复比对,才能了解的更清楚。这是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愿天下藏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因为,现实中这种佳器一定存在,望人们能把握住这种机遇。相信历史一定会还原原本,回报于不懈的坚持者,那时人们一定会明白。愿天下藏家共勉。
古瓷器讨论鉴定出手:联系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