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益寿拱玉璧鉴定出手中心里

  • 发布时间:2018-04-22 14:41:34,加入时间:2015年07月11日(距今3582天)
  •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国际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 公司:北京雅臻艺术品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罗经理,手机:18458304773 电话:18500868789

咨询热线:

  汉代是中国玉璧制作和使用的鼎盛期。在考古发掘的汉代王室贵族墓葬中,几乎都有玉璧出土,它们的功能,通过考古和文献两方面的印证,既有祭祀与殓葬的礼仪用途,也有装饰、馈赠等日常用途。

汉代祭祀和殓葬用的玉璧,以传统的圆形璧为主,形体较大,直径通常在10厘米以上,多为青玉琢成,精美者也可与珍稀的白玉璧一样,作为朝贺或馈赠用璧。而在墓葬中,它们有的镶嵌在棺材表面作为装饰,有的放置在棺椁之间,有的铺垫在死者胸部或背部。

  直径10厘米以下的圆形璧,往往是组成杂佩的系璧。这类组佩后悬挂在腰带上作为随身装饰的系璧,玉质与工艺,多数优于祭祀或殓葬用璧,纹饰也更丰富。

收购益寿拱玉璧一价格,咨询电话:(陈先生)

益寿拱玉璧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雷纹龙凤出廓玉璧价格:337万     日期:

御制仿汉玉题诗榖绳纹“饕餮---价格:288万     日期:

御制紫檀木嵌后刻御制诗古玉---价格:151万     日期:

大型墨绿玉璧价格:226万     日期:

御制仿汉玉题诗榖绳纹“饕餮---价格:484万     日期:

雷纹龙凤出廓玉璧价格:158万     日期:

御制仿汉玉题诗榖绳纹“饕餮---价格:428万     日期:

  盘龙玉璧,玉璧中应引起重视的是素璧、谷纹璧、蒲纹璧,素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出土地。一是良渚文化遗址,有的墓葬中一次竟出土20厘米以上的玉璧十件以上,江苏省博物院藏颇丰。二是四川广汉地区早期文化遗址中出土更多更大,的竟超过70厘米,厚度达5厘米,形如石盘。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当时主要用于礼器。

  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不过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一面饰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八吉祥、吉语等图案。《周礼》有“子执古璧”、“男执蒲璧”的记载。谷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旋涡状如同谷牙,取其谷可养生之意。蒲璧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的璧,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这两种璧多是战国和汉代的,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超过二十厘米的不多见。从存世或出土的实物看,宝光四溢,做工极精良。在战国时期这类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用品、礼仪用品及馈赠用品。

  汉代玉璧,汉代玉璧通常尺寸较大略厚、剖面平直,边沿较战国为宽。用玉质地较佳,多用深绿、灰绿色青玉以及白玉。器物表面呈现出灰白、褐红、绿等色彩,这与玉器对外来离子的吸附有关,也就是常说的沁色。自在战国以降,制玉工具更新发展,工艺技术显著提高。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汉代玉璧在制作工艺痕迹上有以下特征,可为汉代玉璧断代鉴定所借鉴:

  1、边缘、孔壁的修整

由于大口径圆管的应用,玉璧边缘制作较为规整,不见有新石器时代、商周玉璧上常见的喇叭孔现象。在玉璧的内外边缘常有大口径圆管琢磨的细利的旋转痕出现。

  2、“游丝毛雕”技法

多层纹饰玉璧的兽面纹、凤鸟纹和绳纹部分皆以“游丝毛雕”技法雕琢。“游丝毛雕”技法雕琢中,砣刀是主要的制作工具,所谓砣刀就是一种旋转的轮子,轮子的磨痕中间深、两边浅,轮子在转弯之时,只能一下一下的转,使线和线连成了弯,这样在转弯处就多见歧出线纹。砣刀在进行细雕时由断线连接成长线条构图,这一刀一刀地琢磨形成了由很多短线条组成的连贯,深浅一致,遒劲自然、纤毫毕现的长阴刻细线。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