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陕西窍门寺秘色瓷的出土问世,为秘色瓷文化的掘客和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实证。同时,继续传统与一直创新始终是越窑青瓷生长历程中的精髓与亮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窍门寺地宫八棱清水秘色瓷瓶内装29颗五色宝珠
秘色瓷八棱净水瓶升值潜力如何,咨询电话:(陈总)
法门寺出土秘色瓷,八棱清水秘色瓷瓶出于窍门寺地宫的中室内。其造型十分优雅,正经规整,釉色晶莹,胎质细密。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响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蹊径状。通体施明亮青釉,有开片。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而细腻细密。高21.5厘米、腹径11厘米、口径2.2厘米、颈高11厘米,重615克。
在掘客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遗憾的是这么细腻的瓷瓶在《物账碑》中竟没有纪录。后经专家鉴定,瓷瓶的釉色、胎质与其他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算在秘色瓷的行列之中。再从释教的仪轨看,此瓶出土时内有宝珠,应属于密教的供养器“五贤瓶”“五宝瓶”之类。用它盛上五宝、五药等以消除烦恼、去除尘垢,系为佛家宝物。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xiè),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盛赞秘色瓷的传世七绝《秘色越器》诗,也是迄今发现对秘色瓷最早的文献纪录。首句“越窑开”说明秘色瓷的降生地为越窑。越窑是中国青瓷最主要的起源地和主产区。东汉年间,这里从陶器到原始青瓷,厥后又完成了从原始青瓷生长到青瓷的历史过渡,这在天下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由于这一带战国时属越国,唐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得名。越窑青瓷经由一直生长,晚唐、五代时到达壮盛,衰败于北宋中期。陆龟蒙所谓的“越窑”则主要是以今天的浙江余姚上林湖为中央的上虞、宁波等地,此规模中已发现古窑址近200处,是唐、五代越窑青瓷的中央产区和贡窑所在地。
窍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中,除2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内壁施青黄釉外,其余器物均施湖绿、青绿、青灰色釉。虽然都是青绿色调,但也很难保持一个尺度色釉,这说明秘色瓷的色釉烧造很难掌握。唐代越窑青瓷为其时天下青瓷之首,秘色瓷又是其中的上乘之作,以是“秘色瓷”也就成了青瓷中精品的代名词了。
宋代钧窑清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