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鸡缸杯成为本次拍卖的焦点。此次明成化窑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此件拍品从中午12点20分左右开拍,起拍价为1.6亿港元,在经过八口竞价后以2.8124亿港元成交,买家为上海藏家刘益谦。 [3]
以斗彩鸡缸杯仿伪品最为常见。清康熙朝仿品比真品稍高,底径略小于真品,足边
斗彩鸡缸杯
斗彩鸡缸杯(5张)
一周无釉处比真品宽;底部六字方框楷书款将底部占满,线粗色重,文饰比较板滞;青花山石图案上加有浓重的青花点,为真品所无。清乾隆时仿品有的是高柄卧足,器外带有乾隆御题诗,底足内有“大清乾隆仿古”印文。民国时仿品釉面泛青,青花色浮,色泽清淡,文饰呆滞。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之仿作。仿品的色彩和款识与真品虽有相近之处,但仍有破绽可寻。嘉、隆、万时仿款显得笔画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大,与成化款的笔法貌似而笔力不同,色彩也浓而不艳,只有云朦、气泡与成化窑相似,几可乱真。清三代仿品款较明代仿款为优,特别是在调配颜色和款识写法上,与真品甚似。不过,成化真款都显有一层云朦,有气泡如珠,字的青花色晦。而清代仿款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出云朦很淡,气泡不匀,字的青色亦显涣散,胎色微透黄或白色闪青,底足釉砂相连处少微黄色。
2014年7月19日,价值逾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顺利回国,随即入库位于徐汇区的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鸡缸杯”的入库是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第一个艺术品入库,也是第一个国宝入库,标志着保税仓库的正式运营。
“斗彩鸡缸杯”不足一掌大小,烧制于明代成化时期,因其杯壁上画有公鸡、母鸡,故称鸡缸杯。据了解,现存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只有19只,其中四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被博物馆收藏。这只“斗彩鸡缸杯”之前是瑞士裕利家族藏品,1999年最后一次现身拍卖会的鸡缸杯也正是这一只。在当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拍出了370万美元的天价,创下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而当其于2014年4月8日再次现身香港苏富比春拍时,再次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纪录,由上海藏家刘益谦以2.8亿港元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