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先天性听损伤发病率高达0.3%-0.6% 其中重度以上者0.05%。
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意味着每年有2-6万严重听力损伤儿出生。在7岁以下的儿童中,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有80万人。
如此高的发病率,让人不免唏嘘。那针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我们能做什么呢?
1、在进行胎教时,要选择韵律舒缓,节奏感不是太强的音乐间接让胎儿听。不能直接将耳机等设备放在腹部,否则容易造成胎儿听力损伤。
2、在妊娠早期,要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还有奎宁类药物,阿司匹林类等耳毒性药物,否则可能引起胎儿听力损伤。
3、准妈妈在妊娠初期(三个月内)应避免去人流集中的地方,以免感染流感、风疹、麻疹、疱疹、腮腺炎等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很容易导致胎儿听力损伤。
4、在怀孕期间尽量远离放射性辐射,尤其是腹部放射性照射。
面对耳聋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康复对策外,还需进行耳聋遗传医学咨询,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尤其重要的是: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预防耳聋的关键!
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并给予干预者,语言理解上和语言表达上明显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够减低听力损伤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内容,听力筛查是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
早期筛查可以使有听力障碍的婴儿被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未能治疗则及时佩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耳聋者在戴助听器效果不明显情况下,及时植入电子耳蜗,并进行系统的语言培训,这对聋儿的言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聋儿在助听器及电子耳蜗的帮助下聋而不哑,步入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