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拍卖行藏品征集宋经理 篆誊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如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但是此种压手杯,向不见于任何瓷器图录,亦不见于任伺人的著作中,因此就有人怀疑说,此种作品,是否尚留人间,是一问题! 由于此种有年款的传世品之不能见到,所以除了一部分有宣德年款的青花器物,确定其为宣德时代所烧造外,其无年款的青花瓷器,就很难有一致的看法。永乐呢?还是洪武呢!也就是说l5世纪前三十年代呢还是l4世纪后三十年代呢!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青花压手杯(狮球心),明永乐,高5.2cm,口径9.3cm,足径3.9cm。 杯撇口,丰底,圈足。内外青花装饰。杯心单圈内饰双狮戏球纹,球内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纹,腹部绘缠枝莲纹,圈足外墙绘卷草纹,纹饰间隔以青花弦线9道。 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纹饰安排主次分明,杯内纹饰布局简洁,外壁纹饰以柔和的线条组成二方连续缠枝花图案。青花色泽深翠。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堪称是明代永乐时期独有的名贵器物。 永乐压手杯的款识,蝇头小字,清晰可辨。在画面上的安排非常巧妙,款识与花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为了写款而写款,而是与瓷器装饰相结合,既告知器物的年代,又使人赏心悦目。狮子滚绣球是民间表示吉祥的一种舞蹈,以此为题材画在杯的内心,将“永乐年制”四字写在球内,这种巧妙的安排充分反映了景德镇陶瓷工匠们高雅的艺术修养。——引用故宫材料!在我院藏品中,先后竟发见了三件有永乐年款的青花压手杯,永乐年制四字款在双狮滚毬毬内的一件,花心内的同样有两件。造形足坦口,折腰,陶说里说为甓,又说手把之,其口正压手故名,那是不错的。沙足,滑底,就是圈足垫沙烧制,底里有釉,因而称为滑底。口径9.1厘米,底径3·9厘米,高5.4厘米,足高O.8毫米,足宽0.4毫米。口部外侧有一圈梅花点纹,杯身缠枝莲,足部外侧草纹,杯的口部内侧有两道圈线。青花的颜色,毬心的略深,花心的稍淡。因为胎骨较厚,所以拿在手中,有一种凝重的感觉,可是一点也不嫌笨拙,依然是玲珑可爱的。 永乐瓷器鉴定: 方法一:辩胎釉 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器物上可见缩釉点;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方法二:辨纹饰 小笔填绘,形成深淡的笔触 永乐时期纹饰装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瓷器装饰线条一般比较纤细流畅;常见绘锯齿状叶纹,有别于宣德时期;莲瓣纹绘画大多勾线填色,回纹一改洪武时期两个一组的画法,大多连续不断;青花弦纹线,线条不十分均匀,给人一种古拙之感;龙纹很雄壮,龙头有竖发的处理,龙颈、龙身较元代雄壮,但少了几分矫健;龙爪依然很有力度,除五爪外,也有三爪、四爪;青花瓷器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多用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即不用大笔渲染),形成深淡的笔触 明代永乐瓷器特点: 1、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器物上可见缩釉点;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2、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3、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