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元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自上世纪50年代出土以来,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一直是市博的镇馆之宝,也是足以留名中国陶瓷艺术史的一件杰作。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举行的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也开始令元代青花瓷器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
应该怎样鉴别元青花真伪?关于怎样鉴赏和鉴别元青花瓷器,主要有以下几点:
元青花瓷器在线权威评估鉴定,咨询电话:(陈先生)
元青花瓷器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青花人物故事罐价格:334万 日期:
青花麒麟大盘价格:455万 日期:
青花鱼藻纹花口大盘价格:269万 日期:
明永乐青花花卉缠枝莲扁壶-----价格:472万 日期:
青花人物故事蒙恬将军玉价格:273万 日期:
青花龙纹八方玉壶春瓶价格:238万 日期:
代青花凤首纹壶价格:128万 日期:
几万元一片元青花瓷片,一看器形,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青花瓷是透明的青白釉,釉面似糯米感,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
三看青花,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纹饰,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特点。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内壁,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底足,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
早期元青花瓷器图片,七看显色与气泡,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