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历史上玉龙钩的流行主要在两个时期:一是战国至汉代;二是元明清时期。玉质多为新疆的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碧玉和水晶、玛瑙、翡翠等。
元明清时期玉带钩风靡于世,现存数量亦较大。它一端的兽首装饰以龙首居多,有的在钩背上再琢一小龙,谓之螭(古有龙九子螭居其一之说),昂首与大龙首相对,毛发毕现,四足凌空,双尾神采奕奕,故谓之双龙钩。
带钩,即束在腰间皮带上的钩形物。多用青铜制,也有铁制的、玉制的。其一端曲首,皆有圆钮。依据发掘出土资料,可知玉带钩的发展概况: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晚期,发现的数量少,形制也不完善,可看作是玉带钩的萌芽时期;战国至汉代,玉带钩数量和类型都极其丰富,是玉带钩的兴盛期;魏晋至隋唐时期,数量锐减,造型单调,进入了玉带钩的衰落期;从宋、元、明、清开始玉带钩又有出土,而且数量很多,可能与玉器的玩赏功能有关。
哪里能收购交易明黄玉凤首带钩,咨询电话:(陈先生)
明黄玉凤首带钩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明黄玉带钩-价格:226万 日期:
黄玉兽首带钩价格:129万 日期:
黄玉兽首带钩价格:356万 日期:
唐黄玉凤首带钩价格:196万 日期:
和田青玉龙型带钩价格:482万 日期:
清翡翠凤首带钩价格:458万 日期:
明黄玉凤首带钩玉带钩一组-----价格:364万 日期:
带钩的方框,玉带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江南地区的良渚文化中,考古发现了一些玉带钩,数量不多,但非常重要。良渚文化玉带钩的型制基本一致,整体呈方块状,是以修整好的长方玉块钻琢切磨而成。它的制作程序先是将玉料切割成长方块形,再在两端用对钻法各钻通一孔,然后以一端的孔为起点,用线割法剜去中部而成钩首。最后在钩面作变形细加工,磨光,有时还雕刻纹饰。由玉带钩的型制看,整体造型比较规整,它的一端为穿绳的孔,另一端为勾系的弯钩,钩首较长。
经过了三代的空缺,到了春秋晚期玉带钩重新出现,当然数量并不多,形制与后来的带钩也有明显区别。早期带钩一般都有钩首,但不一定有钩钮,形态不一,处于未完全定型的阶段。从总体情况看,此期玉带钩体型较小,长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最小的不足2厘米。雕琢工艺简单,多为水禽形,钩首向上回望,体背设钮,素面或刻卷雷纹。钩钮多靠近钩尾,随着年代后移,钩钮有渐离尾部而向体中部靠近之势,长度亦渐趋加长。
solidworks画带钩弹簧,到了战国中晚期,玉带钩数量较多,且形制确立,从钩首、钩体到钩钮,一般都仿照铜带钩的样式。这一时期玉带钩钩钮多数位于距钩尾三分之一处,带钩长度超过10厘米的已屡见不鲜,也有个别长度超过20厘米者。玉带钩的类型主要有四类:即琵琶形、扁棒形、短方形和宽牌形。
扁棒形玉带钩,体长而扁宽,有的腹部呈扁柱状,钩首多为龙首形,龙首刻琢简约,嘴短宽,圆眼外凸,仅见轮廓,腹面为素面或上刻几何、兽面纹;带钩背后,随着龙首弯势而下的颈背两侧边沿也有切削成斜坡的现象,光滑平整,带钩两侧常阴刻连续的“S”形纹。钮端部多方扁状,宽度约等同钩身。
短方形玉带钩,钩首略呈方形,颈腹部同宽,多素面,有的在钩首或腹面刻有凸起的弦纹。
宽牌形玉带钩制作精致,采用了透雕工艺,这样的带钩为社会上层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