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释老传》中载道:“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行与古昔同语。”忽必烈尊喇嘛八思巴为国师,以后也有十余人成为帝师。传说其时有个僧人叫龚柯的率众僧与王妃争道,竟放肆到从车上把王妃拉下来痛打一顿,并有犯上之语,然而天子知道后也不做理论。由此可见元朝僧侣的职位之高,势力之大。元朝的寺院不光香火壮盛,而且铸钱的炉火熊熊燃烧,热闹特殊,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铸钱炉,僧人们殿前顶礼膜拜,殿后燃火铸钱,好不忙碌。寺院里的自铸钱虽然比不上国家正规钱监出的钱,以是元朝传世的供养钱多数铸作粗拙,文字纰漏,且比一样平常铜钱小。但传世不多,皆较有数。
匡古十年时铸行“匡古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当十共五种,面文皆为楷书,钱文顺读,其背文有四种:一为背穿上八思巴文“地支”,小平、折二、折三背文有“寅”字;二为背穿上穿下八思巴文“三”字和穿下汉字楷书“三”字;三为背穿上八思巴文“戌、亥”字和穿下汉字楷书“三”字;三为背穿上八思巴文“戌、亥”字,穿下汉字楷书“十”字上着星文。以上元朝各钱除“匡古通宝”部分铜钱和至大通宝钱较多外,甚余皆有数。
2018年延祐通宝市场行情,咨询电话:(严经理)
延祐通宝拍卖,其钱直径为1.2-2.6厘米,重1.5-3.6克。钱面文字"延祐元宝"四字为不规整楷书,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光而无文。延祐元宝有巨细钱数种,制作粗陋,文字拙劣,形制的杂乱不光是在元代钱中,就是在历代铸币史上也属少见的。
延祐元宝钱流于世上的希罕,大多为庙宇所造供养钱,价格昂贵。
“文化大革命”中,孙鼎惨遭迫害审查达8年之久。1975年8月,又被下放到上海第一汽车附件厂。处于逆境,他仍一如既往,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探索原子能、盘算机、风力发电和刷新绝缘质料等新课题。1977年9月22日,因癌症逝世于上海。1979年,其家人遵照孙鼎遗愿,将其生前所藏2008件文物悉数募捐给上海博物馆。
真假延佑通宝对比,图中所示这枚江南省造甲辰纪年二十文铜元,是清代珍稀铜元,位列铜元十大珍之一,孙鼎旧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属试铸样币,黄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反面中央为“飞龙图”,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两枚,一枚由法国人邬德华携往巴黎,另一枚即是孙鼎的这枚。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史书多有失载。在早期蒙古国时期的“大朝通宝”,有铜银两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中统年间(南宋景定元年至四年,公元年)铸行了“中统元宝”,钱文为华文篆书、楷书两体,是小平钱。但此钱不切合对钱的要求,由于篆书为旋读,楷书为顺(直)读。篆楷皆背无文,但楷书有背四星的,极有数。
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时铸有“至元通宝”。传世有两种,一种为华文楷书小平钱,另一种为八思巴文,俗称蒙文,巨细似折二钱。元成宗在元贞年间(公元年)铸有“元贞通宝”小平钱,“元贞元宝”折二钱,皆华文楷书;又有八思巴文“元贞通宝”,似折三钱;大德年间(公元年)有“大德通宝”,有华文楷书钱、八思巴文钱两种,华文楷书钱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八思巴文钱只有大钱,巨细在折二、折三之间。